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消息(记者 田渝兵):11月6日,第三届中国甘薯大会在重庆市彭水县开幕。大会以“聚智世界苗乡,共绘薯业新篇”为主题,汇聚国际组织代表、产业精英与学术界专家,全面展示了甘薯产业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全产业链升级的转型路径。
第三届中国甘薯大会现场 摄影 田渝兵
开幕式上,彭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彭玉萍介绍,通过构建“1631”产业体系,当地甘薯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亿元大关。核心品牌“彭水晶丝苕粉”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带动山区民族地区走出特色振兴之路。目前,彭水甘薯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量48万吨,开发出火锅宽粉、酸辣粉等多元化产品矩阵,并依托广州南沙邮轮母港及亚太营销中心打入国际市场,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产业样本。
嘉宾们参观彭水甘薯种植基地 摄影 赵勇
在创新实践层面,彭水通过“一心三园两基地一示范”体系实现全链融合。当地引进36条加工生产线,推动鲜薯年加工量达16.8万吨,并培育出“彭苏2号”等9个特色薯种。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甘薯淀粉分会会长木泰华展示了甘薯产业创新的最新成果。从无明矾鲜湿粉条到纳米纤维医用敷料,再到可食性口红,甘薯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正在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彭水晶丝苕粉生产现场 摄影 田渝兵
国家甘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徐雪高认为,建立品质管控与标准体系是提升“晶丝苕粉”品牌忠诚度的关键。
“我们将依托重庆火锅的全球网络,推动‘晶丝苕粉’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重庆市火锅产业协会会长陈国华表示,火锅与苕粉的结盟将开创双赢局面。据悉,双方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中央外办综合协调局副局长康凯亦表示,将持续支持彭水打造“中国苕粉之都”,向国际社会输出中国乡村振兴经验。
据了解,彭水的产业变革始于2023年的布局。当年全县红薯生产加工主体达32家,核心基地16个,50亩以上种植大户48家,形成集品种研发、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彭水通过“实体牵引”整合土地与市场资源,以“特色培优”培育“土字号”品牌,借“加工赋能”延长价值链,帮助10万家农户实现增收。
正如彭水案例所示,科技创新、品牌塑造与三产融合正重塑农业产业链,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一颗小红薯,已然成长为带动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经验或将为中国山区农业现代化写下重要注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