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报道(记者 田渝兵):近年来,重庆市城口县立足山区实际,聚焦农村闲置农房、校舍、厂房等“沉睡资产”,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模式,探索出一条资源活化利用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资源变资产,城口精准发力
2024年2月,重庆市首张林地“经营权证”在河鱼乡大店村落地,成为激活山林资源的“金钥匙”。当地采用“市场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三方合作模式,引入企业建设仿野生石斛种植基地。农户以林地入股,无需承担风险,每年可获固定分红。村集体负责协调流转与纠纷调解,按比例获取管理收益。如今,石斛基地初具规模,预计三年后每户农户年均增收超8000元。
此外,庙坝镇将零散坡地打造成药旅融合园区,带动周边农户开设农家乐和小卖部,户均月增收近3000元。“国储林+”模式更是成效显著:整合碎片化林地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每年为林农增加林地流转费2400万元,助力村集体增收600万元。
资产引流量,美景催生新业态
作为重庆知名秋季彩叶观赏地,城口积极探索以写生研学促文旅发展。在咸宜镇,闲置敬老院被改造成“写生驿站”,废弃旧粮仓变身美术馆。作为“中国西南国际写生基地”之一,咸宜片区围绕写生产业主线布局业态集群,实现多元化发展。该基地以年轻学生和文旅客群为主要目标,提供全链条服务体验,全面建成后预计每年吸引游客超3万人次。
废矿换新颜,生态经济双丰收
蓼子乡穴沱村曾是一座废弃矿山,如今已蜕变为生机勃勃的肉牛养殖基地。企业采用“生态修复+功能重构”策略,将破碎地貌转化为适宜养殖的生态空间,利用矿洞改建牛舍,升级闲置厂房为饲料加工车间。同时,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种植、代养模式带动养殖户增收,每年向村集体缴纳场地租金,既修复了生态,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联村破困局,集体经济焕新机
修齐镇创新推出“联村共建”模式,由12个村(社区)共同组建强村公司。公司通过绘制资源地图、建立合作台账、构建“内培外引”人才体系、发展电商直播、升级区域公共品牌等举措,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冲锋”的转变。
2024年,城口县19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营性收入8500万元,收益2700万元,村均收入44.77万元,95%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向村民兑现分红款1576万元。下一步,城口将继续深挖资源禀赋,深化闲置资产盘活路径,推动生态、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让更多“沉睡资产”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引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