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江之滨的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善感乡,一场围绕苗医药的产业变革正悄然发生。这里依托独特资源,围绕“一带、一核、一景”布局,让古老的苗医药焕发出新活力。
石盆村“苗药谷”一角 供图 彭水县委宣传部
曾经的石盆村是碎石遍地的农业“禁区”。2022年初春,受“柔性引才”政策吸引而来的东北汉子李海龙来到这里,面对村民和村干部的质疑,他坚定地扒开碎石层,决心在此打造“苗药谷”。创业初期,语言沟通不畅成了难题,幸得乡政府干部充当翻译,帮助解决矛盾。对于颇有顾虑的9户村民,李海龙拎酒上门、围炉夜话,以真诚承诺和药膳款待打动他们。借助当地亲商环境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契机,2023年3月,李海龙团队成功签约建立黄精育苗示范基地。如今,195座现代化大棚里,2000余万株黄精苗茁壮成长,种苗远销多地,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黄精九蒸九晒制作 供图 彭水县委宣传部
第十四代苗医传承人钟铮每周都会在此演示黄精九蒸九晒古法工艺,传承千年智慧。基地同步采用智慧种植,精准改良土壤,确保黄精品质上乘。
为延伸产业链,基地以黄精为核心开发了多款深受市场欢迎的“药食同源”产品,如黄精茶、原浆、果脯和药膳小火锅等。这背后离不开善感乡精心设计的助推机制:干部随身携带样品推介,推动纳入县级文旅路线,组织非遗展示,开展文化培训,促进药旅融合。
随着发展,“苗药谷”联农带农成效显著。9户原住民的房屋被改造为产品展示间和民宿,他们通过租金和务工获得收入。
展望未来,善感乡已规划二期工程,拓展公路建设和晾晒坝等人行便道,预计明年5月完工。此外,李海龙计划打造百草园,科普传承苗医苗药文化,提升彭水民族医药的知名度。
站在观景台远眺,乌江碧水倒映着层层黄精架,昔日碎石滩已变身“致富园”。这场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正如黄精的生长历程——扎根、蓄力、破土而出,充满希望与活力。(文 赵应波 冉立 陈宣霖 冉鸿)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