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巫溪县菱角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地域优势,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之路,把发展智能蚕桑作为全镇产业振兴的主导产业,用好智能养蚕“金钥匙”,打开增收致富“幸福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据介绍,菱角镇海拔在320米至950米之间,气候和地理条件都适宜桑树种植,蚕茧质量高,且栽桑养蚕的传统一直存在。过去,传统的养蚕业受运行体制、技术缺乏、劳动力密集等因素影响,群众丧失了发展信心,甚至毁桑改为种植其它作物的农户大有人在,一定程度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
2017年,菱角镇引进龙头企业,流转土地300余亩建设高标准桑园,在全县率先实行蚕桑恢复性发展试点。几年下来,凭借政府引导及智能化养蚕技术的推广,菱角镇建成智能养蚕车间和生产辅助用房,配备智能养蚕2.0设备,从三季到十二季,从单纯的卖茧到卖茧加卖叶,群众重拾信心,不少人逐步走上了种桑养蚕的致富之路。
据了解,为让更多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就地致富,菱角镇于2022年初明确建立市级蚕桑科技示范园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三方共赢发展模式,整合资金新种植桑树5000亩,提质增效桑园5000亩,完善蚕桑产业园基础配套设施,新建三个村集体经济智能蚕房3.0生产线。同时,该镇还实现了从蚕种选择、技术支持到上门回收一条龙服务,为农户解决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村民陈吉生说,蚕桑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后,他和妻子合力在家种桑养蚕,现有桑树30亩,年养蚕30张,年养蚕收入可达6万余元。富余的桑叶还可以卖给公司,仅靠卖桑叶就可收入1万余元。此外,桑园套种大豆、马铃薯等矮秆粮食作物也能增收,一年在家门口增收近10万元。
在巫溪菱角,像陈吉生这样的独立养蚕大户就有上百家。依托2条生产线,龙头企业可以带动全村2000亩桑园的发展,群众每亩桑叶可以增收2000元,还能带动在家的弱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当前,全镇在地桑园面积达到1万亩,养蚕农户700多户,全年鲜茧产量达到18万公斤,可实现蚕茧收入820.14万元。
“智能养蚕就是一把‘金钥匙’,是打开增收致富的‘幸福门’。”菱角镇党政负责人算了一笔“未来帐”,以一个村集体经济智能蚕房为例,每年养蚕10个批次共300张,产茧1.5万公斤,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就可达到75万元。
下一步,该镇将以万亩蚕桑科技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建设智慧蚕桑产业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延伸蚕桑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绘就蚕桑小镇新画卷。(文 孔德萍 邬奥庆)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