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渝新欧)十年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10-19 09:54:37来源: 重庆日报编辑: 付意菲责编: 冯薇薇

  原标题:从一年十班到一天四班 中欧班列(渝新欧)十年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城市远洋】中欧班列(渝新欧)十年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〇二〇年四月三日,在位于沙坪坝区的团结村中心站,全国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中国邮政号”专列从这里出发前往欧洲。(重庆日报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10月17日一天,重庆沙坪坝区团结村中心站就发出了四趟中欧班列(渝新欧)。

  秋日暖阳下,渝新欧公司市场营销中心经理徐润秋告诉重庆日报记者,10月16日,公司组织大家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

  徐润秋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这让他感触很深,“中欧班列(渝新欧)从一年开行十来班到如今一天开行四班,正是过去十年间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速度越来越快,质量越来越高的真实写照。”

  累计开行班列数超过1.1万班

  徐润秋介绍,中欧班列(渝新欧)于2011年3月开通时,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货源。当时很多客户都习惯于选择水运等传统运输方式,对于这条刚刚诞生的铁路大通道持观望态度。

  除了难以找到业务,冬季运输也是当时中欧班列(渝新欧)稳定开行面临的一大问题。

  “这趟国际班列要经过极寒地区,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徐润秋介绍,当时班列以电子产品运输为主,但电子产品的存放温度不能低于零下20℃。

  为了解决极寒环境下的运输难题,渝新欧公司与多家企业和高校合作,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努力,研究团队最终找到了一种新的保温材料,并成功研发出蓄热恒温箱。这种蓄热恒温箱可借助温差实现自动蓄放热,从而控制集装箱内部温度,这也直接促成了班列运行的常态化和规模化。

  如今,中欧班列(渝新欧)已成为中欧间一条稳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累计开行班列数量超过1.1万班,位居全国第一。

  从单一货源到种类超万种

  实现常态化开行后,中欧班列(渝新欧)又面临着新的问题:货物种类过于单一。

  “当时绝大部分货物都是电子产品。货物种类少,不利于班列的货源组织,也不利于这条通道的可持续发展”,徐润秋记得,2014年时自己的团队接到了一个新任务:丰富班列货源。“当年重庆整车进口口岸获批启用,这给中欧班列(渝新欧)带来了新的机遇。”

  2014年8月,中欧班列(渝新欧)首趟原装汽车整车进口班列抵达重庆,标志着中国有了新的汽车进口物流通道,更为后续整车进口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同年12月,16辆平行进口车搭载中欧班列(渝新欧)抵达重庆,这也是中国内陆地区首次通过铁路运回平行进口车。

  随后,中欧班列(渝新欧)的进口汽车运输量逐渐增长——2016年5月,首次开行平行进口车专列,开启了汽车运输规模化时代;2017年,通过中欧班列(渝新欧),重庆首次将本土企业制造的汽车运往国外……

  如今,汽车已成为中欧班列(渝新欧)、特别是回程班列最重要的货源种类之一。截至目前,通过中欧班列(渝新欧)运输的整车货值已超过150亿元。

  跨境电商,进一步丰富了中欧班列(渝新欧)的货源。2015年6月,国内某跨境电商平台将一批德国净水壶通过中欧班列(渝新欧)运至重庆。

  “现在,中欧班列(渝新欧)运输跨境电商产品的服务,已经辐射全国”,徐润秋介绍,中欧班列(渝新欧)运输货物覆盖电子、机械、汽车及配件等上万种产品,累计运输货值超过4000亿元,为全国中欧班列最高。

  辐射范围从欧洲到全球

  到2018年,全国有60多个城市开行了中欧班列。彼时,作为中欧班列的开创者和引领者,重庆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如何推动中欧班列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定制化班列与线路应运而生。

  2020年4月,重庆首次开行中欧班列(渝新欧)重庆—布达佩斯定制化专列,期间不经停任何站点,直达目的地。目前,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的定制路线已近40条。

  另一方面,重庆逐渐完善的大通道网络,也让中欧班列(渝新欧)的辐射范围从欧洲延伸到其他区域。2018年3月,中欧班列(渝新欧)从欧洲运来的一批货物抵达重庆后,又搭载渝新欧越南国际班列前往河内,最终销往东南亚。

  与陆海新通道的无缝衔接,是中欧班列提升辐射范围的成功探索。“借助这种方式,我们的业务拓展到了全球”,徐润秋表示,重庆目前打通了东南西北四向大通道,重庆不仅能四向联动,还能实现铁公水空多式联运。

  如今,中欧班列(渝新欧)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渝满俄班列等大通道实现联动,运输货物近110万标箱,由此推动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重庆实现无缝衔接。(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杨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内容热线:13996277388​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