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消息(记者 田渝兵):11月20日,以“绿色·智联·共赢:驱动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在重庆市荣昌区启幕。
第十一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开幕 摄影 田渝兵
历经20载积淀,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畜牧科技交流的核心平台。据统计,前十届论坛累计吸引全球20余个国家超万名专家学者参与,催生国家级奖项数十项、省部级奖项近百项,成为技术成果转化与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依托论坛效应,荣昌成功建成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等重大平台,推动中国畜牧产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本届论坛设置近20场专题活动,涵盖动物疫病防控、畜禽高效养殖、种质资源库协同创新等领域。通过主旨报告会、学术研讨等形式,院士团队与企业代表共商前沿技术落地路径,加速科研突破向产业应用转化。荣昌区委副书记、区长廖传锦指出,当地已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0个、市级平台86个,在畜禽育种和疫病防控领域取得百余项成果,彰显了国家畜牧科技城建设成效。
针对西南地区高湿气候、复杂地形等养殖痛点,论坛发布《中国西南山地畜牧业实用技术大全》丛书。该丛书整合全国专家智慧,系统破解“山地养殖布局优化”“地方品种保护改良”等核心问题,将先进适用技术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实践方案,有效打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
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论坛开幕式上同步发布《促进中国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倡议书(2025)》,倡导全行业践行绿色生产模式。与此同时,畜牧产业技术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运营,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高效精准匹配。
在前十届论坛的成果基础上,本届盛会进一步凸显国际化、专业化特色。与会嘉宾围绕智能装备应用、产业链协同、国际标准对接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探索畜牧业绿色化、智能化、全球化的发展新范式。荣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持续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力争在生物育种、智慧养殖等领域形成更多原创性突破,为全球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随着论坛各项活动的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正加速凝聚。这场思想碰撞与技术交融的行业盛宴,将推动中国畜牧产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具韧性的发展阶段。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