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见新机遇 商聚新重庆 全球渝商共话乡情共谋发展新篇章
2025-11-03 09:27:25来源:重庆日报编辑:周利宏责编:周利宏

  山水有情,乡音未改;时代召唤,渝商归来。

  11月3日,以“渝见新机遇 商聚新重庆”为主题的全球渝商大会将在重庆盛大召开。来自五洲四海、跨越56个国家和地区的630余位渝商代表,带着对家乡的深情牵挂、投资兴业的满腔热忱、共创未来的坚定信念,汇聚山城。

  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重逢,更是一场共赴未来的相约。一幅“天下重庆人 共建新重庆”的壮美画卷,正在巴山渝水间徐徐展开。

  情系巴渝

  数字与故事绘就渝商赤子心

  重庆的民营经济活力与全球渝商的足迹,由一串温暖的数字勾勒而成——

  目前,全市民营经营主体已达367.3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7.8%。其中,国内市外渝商约48.23万人,主要分布在粤港澳、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海外渝商超1.8万人,足迹遍及五大洲84个国家。

  从嘉陵江畔到珠江之滨,从巴山渝水到泰晤士河畔,渝商已成为一张闪亮的“重庆名片”,在全球产业版图上书写着坚韧与忠勇、开放与争先的巴渝精神。

  另一方面,近年来,广大渝商始终厚植家乡情怀、支持家乡发展,在投资项目建设、参与公益慈善、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积极作为、奉献担当。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回渝投资的商会达191家,渝商932人,投资额达979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有95个;参与公益慈善的异地商会344家,涉及渝商4359人,累计金额6.43亿元;助力乡村振兴的商会312家,参与渝商4754人,累计资金93.81亿元。

  一笔笔投资,是信任的投票;一次次返乡,是情感的回流;一桩桩实事,更是渝商对家乡最深情的告白。

  在这些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生动鲜活的渝商故事,他们用自己的拼搏与成就,诠释着对家乡深沉的爱和牵挂——

  全球布局,打造世界级矿业巨头。博赛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庆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三十余年深耕铝锰两大主业,在德国、南美圭亚那等地布局十余家大型企业,拥有3亿吨铝土矿和3千万吨锰矿资源,构建起“海外矿山—内陆工厂—全球市场”的独特模式。

  构建新生态,助力“重庆造”高质量出海。宗申集团在越南、泰国、墨西哥等地设立工厂,实现属地化研发制造,产品直销北美和欧洲。近三年出口额保持30%以上增长,带动41家供应商“抱团出海”,形成风险共担、共创共赢的新生态。

  服务国家战略,搭建渝缅经贸合作桥梁。渝缅集团董事长赵章傲积极响应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投资超15亿元,建设中缅产业园、中缅经济合作产业园、国际航空物流结算中心等项目,并在大足打造西南最大珠宝玉石产业集群。

  “归雁”反哺,助推家乡经济高质量发展。垫江籍企业家刘永强,响应“垫商回归”号召,回乡成立公司,解决700余人就业。近三年,公司产值近10亿元、税收近2000万元,刘永强积极带动商会会员返乡投资15亿元,创造3000余个就业岗位,并捐款捐物200余万元,成为推动家乡发展的“归雁力量”。

  链接成渝,打造西部物流百强标杆。重庆合川籍企业家朱鸿杰,十余年间构建起横跨川渝20余城的现代化物流网络,2018年,他携2.8亿元回馈合川故里,打造电商物流一体化基地,以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贯通城乡,并通过光伏能源、电商孵化等创新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重要桥梁和典范。

  这些是全球渝商“牵挂”家乡的生动缩影。

  这份牵挂化作了回乡的脚步:如浙江、云南等十多家异地重庆商会,集中带领100余名渝商回到家乡多个区县开展产业对接;

  这份牵挂化作了慈善的暖流:广大渝商大力弘扬“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光彩精神,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这份牵挂更化作了乡村振兴的力量:通过产业投资、就业带动、消费帮扶等多种形式,为家乡注入强劲动能。

  无论是在山水重庆,还是在粤港澳、长三角、英伦三岛,渝商们的每一次拼搏,都是家乡发展的延长线;每一份成就,都镌刻着“重庆制造”的印记;每一次回望,都闪烁着赤子之心的光芒。正是这种深厚的情感与务实的行动交织,使得全球渝商与重庆的联系愈发紧密。

  政策赋能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渝商兴业

  一座城市对企业家的态度,往往决定了这座城市的未来。

  近年来,重庆将民营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以超常规力度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2025年,重庆连续两次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高规格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制度层面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持续完善政策体系,为民营经济提供坚实保障。重庆正以“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为核心目标,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痛点与需求,通过减税降费、融资支持、审批简化、权益保护等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举措,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赋能壮大,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在数量、质量、规模上实现新突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与活力源泉。

  积极搭建多元平台,拓宽渝商合作渠道。全球渝商大会本身就是一座连接渝商与家乡的“黄金桥梁”,它为广大渝商提供了与家乡沟通交流、寻找合作机会、实现共同发展的广阔平台。此外,重庆还通过各类产业推介、企业对接、招商引资等活动,以及促进涉侨商协会合作等方式,致力于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机制,助力渝商与重庆共同繁荣,无论是促进产业回归、拓宽国际市场,还是加强商会之间的合作,都得到了充分支持。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近年来,重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通办”“一窗综办”“一次办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截至2024年,全市民营经营主体达367.3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7.8%,民营企业达114.56万户,充分证明了良好营商环境对市场主体的强大吸引力。

  聚焦产业布局,为渝商开辟回归新赛道。重庆正加速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等科创高地,全面推动传统制造产业数字化升级。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到先进材料,从生物医药到人工智能,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全球渝商提供了回归故里的“新赛道”和无限商机。近年来,众多高科技项目和重大投资纷纷落地重庆,印证了重庆产业升级的强大吸附力。

  政策的温度、制度的力度、平台的广度、环境的优度,重庆正以“四个度”的叠加效应,为渝商回归、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最坚实的支撑。在这里,企业不是“客人”,而是“家人”;渝商不是“过客”,而是“主人”。

  重庆向全球渝商发出的不仅是邀约,更是承诺;表达的不仅是期待,更是信心,致力于实现“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的美好愿景。

  共赴未来

  新重庆与渝商的双向奔赴

  当嘉陵江的涛声再次与世界对话,当“两江四岸”的灯火映照归乡游子的目光,新时代的新重庆,正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坚定的步伐,拥抱每一位渝商的归来。这是一座机遇无限、活力迸发、宜居宜业的城市,正与全球渝商共同书写新的发展篇章。

  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重庆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在这里交会,使重庆成为内陆开放的桥头堡、西部发展的增长极,为渝商提供了联通世界的广阔平台和海量商机。

  重庆是创新沃土,活力持续迸发。伴随数字重庆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的推进,重庆的创新活力持续涌动。数字经济增加值保持年均16%的增长,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从人工智能到新能源,从生物医药到低空经济,新兴赛道的崛起,让渝商能够在这片创新沃土上抢占先机、强势崛起。

  重庆宜居宜业,共享美好生活成为现实。“8D魔幻重庆”的独特魅力吸引世界目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成为现实图景。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在这里有机统一,不仅为渝商提供了创业兴业的沃土,也为他们提供了安居乐业的家园。在这里,奋斗与生活可以完美结合,人们可以共同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与全球渝商的“双向奔赴”正谱写新的篇章。从五洲四海汇聚向山城,从山城出发走向世界——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更是一种发展升华。渝商带回的不仅是资本和项目,更是先进的理念和开阔的视野;带出去的不仅是产品和服务,更是独特的文化和不屈的精神。

  “坚韧、忠勇、开放、争先”——这八个字,既是重庆的城市精神,也是渝商的群体气质。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一代又一代渝商在全球舞台上拼搏奋斗;也正是这种精神,让他们无论走多远,都不忘来时的路,都记得回家的方向。

  山水有约,情谊为桥。当“渝见新机遇 商聚新重庆”的主题在嘉陵江畔回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盛会的序曲,更是一份承诺;听到的不仅是乡音,更是召唤;感受到的不仅是温度,更是力量。巴山渝水,因渝商而更加澎湃;新时代的重庆,因渝商而更加精彩。

  欢迎回家,共创未来!(记者 吴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