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上海手册》 “巴渝治水”用AI+守护一江碧水
2025-10-30 09:35:15来源:重庆日报编辑:周利宏责编:周利宏

  原标题:入选《上海手册》,为全球城市治水提供“重庆经验” “巴渝治水” 用AI+守护一江碧水

入选《上海手册》 “巴渝治水” 用AI+守护一江碧水

“巴渝治水”在全国率先构建河流水环境监管AI智能体,实时监控水质变化状况,守护一江碧水。图为梁平区双桂湖,水清岸绿。特约摄影 刘辉/视觉重庆

  【开栏语】

  近年来,重庆扎实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积极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标志性成果,一批重点领域典型应用上线运行,一批AI+综合场景清单正式发布,全面建成数字重庆基本能力体系的目标正在实现。

  今起,重庆日报推出“聚焦数字重庆建设”系列报道,围绕数字技术在污染防治、公共安全、基层治理、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运用,展示数字重庆建设标志性成果,展现全市上下推动数字变革的探索创新。

  10月28日,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渝举行,现场发布了2025版《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重庆巴渝治水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巴渝治水”)案例入选其中,将为全球城市治水提供“重庆经验”。

  “巴渝治水”系统整合22个市级部门900余项数据,建成空天地一体化水环境智能感知网,汇聚感知点1.7万余个,将水环境问题发现时间从平均7天缩短至24小时,解决了以往治水业务涉及部门多、数据碎片化等问题。

  快速感知,精准锁定污染源

  8月30日至9月1日,“巴渝治水”自动监测到綦江区蒲河寨溪大桥断面日均值连续3天溶解氧超标。系统预测到污染到达下游断面时间,立即发送预警短信给綦江区生态环境局和乡镇负责人提醒关注水质异动。同时,系统向上溯源,锁定两个疑似排污口,通过“污染源-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拓扑关系模型精准溯源,锁定两家污水处理厂。

  随后,綦江区治理中心横向协同綦江区水利局现场核实处置,并通过基层治理中心一键直达三江街道开展现场排查。经协调水电站调度,断面水质迅速恢复。

  “以前,跨部门协调调度至少需要10天时间,现在不到3天就解决了。”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巴渝治水”打通了流域溯源通道,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污染源-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断面”的链式闭环关系,利用排污口溯源模型实现精准定位,溯源效率提升80%。

  在此基础上,“巴渝治水”全量归集市级相关部门涉水重要指标,构建碧水“一张图”,实时展现全市水环境治理成效,并集成监测、监控、监管、投诉等4大感知手段,治理时间由5天缩短为1天。

  风险研判,预警精准度超85%

  今年6月,“巴渝治水”监测感知到梁平区汝溪河团堡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总磷超标,依托水污染扩散AI模型,迅速预测污染传播路径并向相关区县发出预警。

  “‘巴渝治水’将三级干流及一级重要风险点、敏感点,按照1、3、5公里全量落图,构建形成流域风险‘一张网’,并集成水文、水量、降雨、水质、污染排放量等数据,建立水污染扩散AI模型,精准研判污染到达下游水源地时间,为及时应急处置提供有力支撑。”上述负责人介绍。

  系统还打造了5个重点工作智管专区,形成从前端到后端“一屏”式全链条精细化管理,动态实现全市1.5万余个入河排污口、45个工业园区、143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314个农村黑臭水体、915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风险管控。

  同时,“巴渝治水”建立了水质预警“一条链”,构建五级四色预警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流域污染;建立断面水质预测AI模型,实现未来3日水质主要污染物日和小时浓度预测预报,汛期污染预警精准度在85%以上。

  态势分析,预防措施从靠经验向靠数据转变

  10月10日,“巴渝治水”通过AI监控摄像头,发现龙溪河普顺断面附近河面有棕色漂浮物,面积约100平方米,系统自动将问题发给垫江县生态环境局。收到问题线索后,该局研判属于河道清漂工作,转由县城管局协调清理,次日即处置完毕。

  事件快速处置完毕,得益于“巴渝治水”在全国率先构建河流水环境监管AI智能体。

  “‘巴渝治水’开发了全市画像、流域画像、区县画像功能,从整体水质、流域和行政区划等不同角度,对水质变化状况及污染趋势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分析,实现对每条河流、每个区县的精细化监管。”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水污染成因语料库与污染识别算法,系统可快速诊断超标原因并推荐治理方案。

  同时,“巴渝治水”构建了精准画像智慧分析场景,打造了水质形势综合管控智慧化场景,每个月自动复盘超标河流及断面水质,指导区县次月需重点关注的河流断面,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记者 陈维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