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是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乌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员周景丽家鱼塘起鱼的日子。早上7点,周景丽便和前来帮忙的村民忙活开来。渔网收拢、水花四溅,一尾尾肥硕的乌鱼在网中翻腾跳跃。这些鲜活肥美的乌鱼,在经过快速分拣后,将发往川渝市场。

鱼塘起鱼 供图 铜梁区委宣传部
周景丽从外地返乡投身乌鱼养殖,至今已有11个年头。“生意最好那年卖了10万斤,收入有100余万元。”周景丽介绍,每逢这样大规模的起鱼,合作社的乡亲都会来帮忙。这种互助模式正是高碑村乌鱼产业凝聚力的体现。
重庆玖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碑乌鱼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运明一边分拣一边介绍:“合作社除了吸引高碑村和邻近的石庙村农户养殖乌鱼外,还有来自丰都、泸州等地的26户养殖户也加入了我们。目前,合作社总共有62户养殖户,产品主要销往泸州、宜宾、大足、璧山等14个川渝区县。”
目前,合作社养殖面积约1800亩,全年总产量在400万斤左右,年产值约4000万元。强大的产量背后,是精细化的市场运营。周运明随手抓起一条刚出水的乌鱼介绍道:“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将乌鱼分为3个规格:3斤以上、2斤到3斤、1斤到2斤,通过精准分级确保产销对路。”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养殖周期。每年3月中旬,气温逐渐回升,是投苗的好时机。乌鱼的生长周期通常在18个月至20个月,每年5月至10月是集中出鱼期。平时每天出货1万余斤,春节等节假日消费旺季的出鱼量会成倍增加,以满足节日市场的旺盛需求。
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养殖规划、统一苗种繁育、统一饲料药品、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市场销售,高碑村解决了散户养殖标准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并带动周边百余家农户就业增收。
晨曦中,运输乌鱼的卡车缓缓启动,载着高碑村人的希望与汗水驶向远方。面对未来,高碑村党支部书记唐忠富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将努力为乌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做好服务,把乌鱼养殖业做大做强,让致富鱼‘游’得更远。”(文 李拉拉 唐龙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