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乱石滩蝶变“顶流”打卡地 江滩公园生态治理重塑岸线

江北嘴江滩公园,市民骑行玩耍。(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秋风渐起,江北嘴江滩公园粉黛摇曳,景美如画。
作为连接两江三桥的重要绿色滨水空间,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十大公共空间节点之一,江北嘴江滩公园不仅是市民健身郊游的休闲场所,也是重庆展现山水特色、城市颜值的重要名片。
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进程中,这片曾经的乱石江滩,已蝶变为集健身、游憩、观景于一体的江滩公园,成为重庆“顶流”打卡地之一。
开启治理
乱石江滩变身网红打卡地
江北嘴的这片滩涂始于重庆大剧院、三洞桥商业街等重要景观门户区域,止于塔子山观音寺,岸线全长6.01公里。由于季节性调水蓄水,这里形成了岸线消落带,在江水消落季会露出一片原生态江滩,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以前这里缺乏整体规划,江畔沿线是一片乱石滩,有着多且复杂的货运码头、餐饮船舶、沙石堆场,难以承受突然激增的人流带来的管理压力,这份巨大的流量我们接不住。”江北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如何让消落区综合治理既能保持岸线生态功能,又能满足市民亲水休闲需求?江北区对这片江滩开启了改造。
围绕“山清水秀生态带、立体城市景观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的目标,科学推动“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该区大力开展“八乱”治理,彻底肃清岸线生态隐患。拆除餐饮船、僵尸船等,完成多个货运码头的关停治理,并取缔了数处砂石堆场。广泛借鉴国内外经验,全线建成步行道、骑行道,并配备景观平台、公共卫生间、停车场等设施。
此外,相关部门还通过消落带植被修复、滨江硬质码头复绿、桥下空间提升等策略,重构生态自然的滨江环境,在消落带选取蒲苇、卡开芦、狗牙根等耐水淹的植物进行生态治理,恢复滨江生态;使用少量色叶植物,如玉簪、山桃草、三角梅等点亮步道空间;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外来树种为辅,持续满足城市绿化的多样性。
2021年至2022年,江滩公园一期、二期先后开放。通过实施消落带护岸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和历史文化景点修缮工程,江滩公园成为集健身、休憩、观景于一体的滨水生态公园。
升级改造
一年四季都有看点
江水奔流,波光粼粼。2024年完成改造后的江滩公园,岸上的枫杨树挺拔而优雅。秋季,叶片渐渐由绿转红,如同火焰般绚烂。春夏季节,柳枝随风摇曳,柔美而飘逸。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持续改造升级,江滩公园展现出更加宜居宜游的一面。
“此次改造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石材铺装,转而增加绿化施工,力求保持岸边滩涂湿地的自然风貌。”江北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打造生态美观的江滩环境,该区持续仔细梳理原有植物种类,因地制宜补栽裸土地段,精心挑选并种植了一系列适合江滩环境的植物。
清理及栽植粉黛草5000多平方米、草坪铺设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花景布置区域约200平方米、蒲苇补植面积约800平方米;此外,还增补樱花、海棠、红枫、香樟等树木30余株,新增凤尾竹200余株,种植山桃草、扶桑花、三角梅、杜鹃、迎春、麦冬等花卉及灌木约800平方米。
改造后的江滩公园,不仅新增了金沙火井、疏林小径、望江平台等景观,江滩植被更是拥有了超长花期,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看点,让来访者能尽享公园的宁静与惬意,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接续维护
守护家门口的颜值
10月23日上午6点,天刚蒙蒙亮,江滩公园绿化管理员何娜早早地来到公园开展沿线绿化巡查。何娜检查得非常仔细,如若发现树木有些歪斜、植被有些疏漏、河面有些垃圾等问题,会立即联系工人一同处理。
“我出生在江北城,从小就在这片江滩中玩耍,亲眼见证这片江滩的变化。”在何娜的印象中,过去的江北城多是老街老巷,青石板阶梯,穿洞房,泥巴墙,6层高的青砖房每层共用一个厕所,道路狭窄、污染严重,与如今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江水园林景观相比,判若两地,“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江北城居民,我要用心用情去守护这家门口的‘颜值’。”
负责江滩绿化日常养护工人有40多人,他们一年四季持续对公园绿化进行养护:在精细化管护区开展春耕除草,在鎏家码头播撒硫华菊3000平方米、在观音庙段播撒金鸡菊花籽8000平方米,针对以前缺失的各类灌木地被植物进行补植补栽超过10000平方米……
此外,工人们还在42.6万平方米的管理面积中,持续开展抗旱浇水保苗,消落带淹没区域抗洪清淤、大树扶正修剪补栽、植物冲洗、垃圾杂物清理等工作。正是如他们一样的无数工作者共同努力守护,才让这片江滩在潮起潮落中始终“颜值”在线。(记者 卞立成)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