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超”搭舞台 区县唱大戏
2025-10-15 09:05:14来源:重庆日报编辑:周利宏责编:周利宏

  原标题:以足球之名,积极讲述区域发展与城市营销新故事 “渝超”搭舞台 区县唱大戏

  从全民参与到专业选拔,从文旅推介到产业展台,从提振消费到城市名片打造……近期,重庆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渝超”)在市域内火热开展。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足球联赛,“渝超”集结了全市38个区县及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的代表队,将以178场比赛、历时8个月的超长赛程,点燃山城的足球激情。在绿茵场上和场外,参赛区县也正以足球之名,讲述区域发展与城市营销新故事。

  从草根足球到体教融合

  两种人才培养路径

  九龙坡九龙鑫源熊猫队,正在书写一个属于全民的足球故事。

  在2025贵州“村超”全国赛总决赛中斩获季军的九龙坡区英雄湾村足球队,正是这支“渝超”新军的“基本盘”。从“村超”到“渝超”,队伍名单虽有更新,球员年龄横跨十几岁到五十多岁,但“全民参与、本土为主”的建队理念始终未变。

  8月30日晚,70多名草根球员走进九龙坡的足球场参与试训。最终成军的队伍,既保留了“村超”赛季的核心框架,也吸纳了十多名从试训中脱颖而出的新血。主教练刘明亮说:“足球是一种全民运动,我们不只是选拔年轻球员,而是希望九龙坡各个年龄段都有代表参与进来。”

  与九龙坡的“草根联军”不同,南岸区展现了体教融合的扎实成果。在本届“渝超”的23支代表队中,随处可见“南岸力量”——81名来自辅仁中学的教练和运动员分布在各队。

  而南岸队本身,更是“辅仁浓度”拉满:13名队员全部出自该校,既有经验丰富的往届校友,也有朝气蓬勃的在校学生。这不仅是一次赛事参与,更是南岸校园足球体教融合成果的集中展示。

  据了解,近年来,辅仁中学已向各级别国家队输送了40多名队员,30多人进入中乙、中甲、中超乃至西甲等职业俱乐部;重庆唯一的中甲球队重庆铜梁龙中,超半数球员来自辅仁;还有80多名队员考入重点高校。

  南岸区的成功,源于其精心打造的“631”培养体系——6所足球特色小学、3所足球特色初中、1所足球特色高中,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升学通道,实现足球教育的无缝衔接。目前,该区已建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4所,真正做到了“校校有球队、班班有赛事”。

  从文旅名片到产业实力

  两种城市表达方式

  “云阳恐龙队的命名绝非偶然,它是我们对‘世界龙乡’这份珍贵遗产的致敬。”云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云阳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化石遗址的厚重历史,为球队注入了独特的精神基因。

  这支队伍同样是一支土生土长的草根球队——所有队员都是云阳本地人,职业涵盖警察、教师、学生、银行职员、个体经营户等。虽然身份各异,但他们共同以“恐龙”为精神图腾,在赛场上诠释“忠勇、坚韧、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

  这种精神,既体现在程鑫、彭炼等民警球员守护城市安宁的日常坚守中,也融入李国栋、陈国斌等教师球员教书育人的执着里。从渝东北区域赛事历练到征战全国沙滩足球赛场,胡磊、杨尚鑫等球员的成长轨迹,则恰如云阳地质公园岩层中的恐龙化石——历经时光打磨,愈发熠熠生辉。

  与云阳打出的“文旅牌”不同,涪陵选择以支柱产业作为城市代表。征战“渝超”,涪陵派出的战队名为“涪陵国药太极队”。

  国药太极在涪陵扎根52年,已成为几代涪陵人的共同记忆。近年来,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2024年相关投入达4221万元,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同时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合作,成功突破冬虫夏草虫种繁育、菌种繁育等关键技术壁垒。

  “正因为太极集团为涪陵做出这么多实实在在的贡献,我们涪陵人才会认同它代表涪陵出战‘渝超’。”许多当地球迷均如此表示。

  从拉动消费到擦亮名片

  赛事经济的多元价值

  璧山等区县则抓住赛事经济这一热点,围绕“渝超”精心策划全域消费盛宴。

  “‘渝超’的火爆出圈,为璧山文体旅融合发展打开了新空间。我们将围绕赛事IP深化、业态融合创新、基础设施完善三方面发力,推动文体旅高质量发展。”璧山区副区长张川介绍,“璧山狼队”的命名融合了地域文化与体育精神,球队由区足协与复星体育联合打造,前国脚季铭义出任主教练。

  “三场主场赛事,预计每场都能吸引5万人次的消费人流。”璧山区商务委副主任牟祖伟表示,除了拥有容纳1.5万至2万人的专业场地外,他们还在4个镇街打造了6个特色观赛集市,联动区内商圈开展“全域消费·乐享璧山”系列活动,旨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

  据了解,璧山将在赛场周边设置1500平方米的主题集市,引进50家商户,同步推出“璧山狼队”主题球衣、纪念品和文创农特产品,打造集“吃、购、玩”于一体的消费新场景。

  渝中区则借“渝超”之机擦亮母城名片。“大田湾好久没这么热闹了!”9月13日晚,“渝超”揭幕战在这里打响,现场20000多名球迷的呐喊声,再次响彻这座历史悠久的体育场上空。

  建成于1956年的大田湾体育场,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座甲级体育场。从西南军区战斗足球队在此点燃“西南足球力量”的星火,到成为前卫寰岛、重庆隆鑫、重庆力帆等职业球队的主场,这里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足球记忆。

  2003年后,大田湾再未举办大型足球赛事。如今,借着“渝超”的东风,这座承载着无数重庆人情感的体育场重新回归公众视野,唤醒了深植于市民心中的足球热情,也带动了周边的消费。

  “渝超”联赛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重庆各区县不同的发展路径与城市气质。在这场历时8个月的足球盛宴中,178场比赛不仅是竞技的较量,更是重庆各区县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在这里,足球已成为一种特殊的城市语言,讲述着属于重庆的多元故事。(记者 刘翰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