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 川渝将共同举办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
三峡之巅
重庆原创歌剧《尘埃落定》
重庆广场舞参评作品《渝快起舞》
舞剧《杜甫》 摄/郭童川
两江潮涌,草木葳蕤。弦歌不辍,芳华待灼。
9月23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作为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于10月15日至11月5日在川渝两地举办,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以“创新、开放、精品、共享、融合”的姿态,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艺动巴山蜀水,共绘时代新篇。担负文化使命,彰显时代风貌,践行为民宗旨,激发创新活力,助力协同发展……重庆已备好舞台,迎接这一场文化盛会。
川渝同办 打造高水平展示平台
文脉贯通,斯文在兹。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将着力推出一大批精品力作和优秀人才,做强做大中国艺术节品牌,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运用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手段,描绘艺术之花盛开的多彩画卷,讴歌人民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工作的新作为、新气象、新高度;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吸引更多群众走进剧场、走进美术馆、走进艺术节现场,参与线上艺术活动,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整个艺术节将亮相100余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74个群众文化作品,展出全国优秀的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约1000件。
本届中国艺术节的开幕式将在四川举办,以1台优质剧目形式呈现,集中展现舞台艺术发展的最新成果;闭幕式将在重庆举办,以1台综合性颁奖晚会形式呈现,并将揭晓第十八届文华奖评奖结果,展示文华奖获奖作品精粹,举行中国艺术节节旗交接仪式。
川渝共同办节,旨在强化国家重要战略腹地文化中心功能,展现成渝地区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和深厚巴蜀文化艺术底蕴,展示川渝协同发展重要成果,助力两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强强联合,推动川渝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据介绍,近年来,重庆文旅一直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作为总牵引,创新构建“1核、3带、9线”形态体系,推动走廊建设实现“规划图到实景图”的跨越发展。
其中,通过规划、政策等协同,促进川渝文旅“同城待遇”。比如,川渝联合颁布实施《川剧保护传承条例》,携手保护弘扬川剧艺术;两地文艺院团每年互动演出110余场,川剧《江姐》、舞剧《杜甫》多次在两地巡演并深受群众喜爱;以“成渝地·巴蜀情”为统领,联合开展巴蜀合唱节等各类活动近200场,参与的两地市民累计5800万人次。
联合推出“宽洪大量”“点石成金”等品牌组合,推广世界遗产、石窟艺术等十大主题游产品,开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列车800余趟,去年超过1亿人次实现川渝同游、川渝互游,成渝双城游已成为海内外游客的热门选择。
备好舞台 彰显新时代的风采
长袖如云,鼓乐和鸣。
本届艺术节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川渝文化协同的重要平台。
重庆高度重视筹备工作,坚持“一盘棋”思维,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任务,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委会执行主席,并成立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的执委会,下设12个工作部门包含51家成员单位,涵盖大型活动、群众文化、美术展览、后勤保障、安全应急等多个方面,形成高效协同、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
其中,重庆主要承办十四艺节闭幕式,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开幕式,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惠民展演暨第二十届群星奖颁奖活动等重要活动。
目前,文华奖、群星奖评奖演出剧场档期已确定,演出场馆已基本完成复检工作,各项联动活动均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在服务保障方面,志愿者招募与培训、票务运营、财务审计、安全应急保障等工作均按节点推进,确保各项活动既隆重热烈又务实高效。
下一步,重庆还将加强川渝协同和部市对接,优化宣传推广、氛围营造和文旅消费联动,确保艺术节各项活动安全、有序、精彩开展,展现重庆热情好客的城市形象和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届中国艺术节在重庆的活动将有四大亮点。”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内容丰富多元。重庆开展9项主体活动、7项联动活动和3项线上活动,预计将有超过50场剧(节)目、86个群众文化作品、880件展览作品在渝演出展览。除闭幕式、文华奖、群星奖等核心活动外,还策划了“艺起来,更精彩”城市花车巡游、解放碑周末音乐会、江畔音乐会、无人机灯光秀、“点亮生活”青年艺术周等特色活动,必将让大家感受到艺术浸润山城的独特魅力。
惠民性强。重庆高度重视艺术普及与惠民,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统一安排实施艺术惠民政策,实施免费公众导览服务,开展群星奖惠民巡演、戏曲进校园等项目,策划优秀作品进社区、校园和乡村,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艺术盛宴。
突出本土文化元素的创新表达。重庆围绕“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城市形象,融合巴渝特色资源,推出“渝味360碗”美食体验、温泉文旅套餐、洪崖洞—磁器口—下浩里文旅消费场景联动等活动,设置艺术市集、文创展销区等拓展消费链条,推出“跟着演出去旅行”“美术馆之夜”等精品线路,构建“艺术引流、消费跟进、体验留客”的文旅生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彰显川渝文化协同特色。重庆将联合四川推出成渝国际戏剧双城记、川渝非遗曲艺展演大会等,联手推介100个文旅消费新场景,共同打造“品质打卡地”,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集中展示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建成果。
勇攀高峰 让艺术盛会彰显文化伟力
四方辐辏,八面来风。
作为东道主的重庆,历来文风炽盛、艺术灿烂。
据介绍,在本届中国艺术节上,重庆原创歌剧《尘埃落定》、舞剧《杜甫》《天下大足》、芭蕾舞《惊鸿》,川渝合作话剧《谁在敲门》,将在家乡人民面前角逐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
其中,原创歌剧《尘埃落定》改编自作家阿来的“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以独特叙事视角、丰厚藏族文化底蕴、现实主义色彩以及灵动诗意的音乐语言广获赞誉。其虽讲述的是特定历史时期藏族土司家族的兴衰,但其核心主题却跨越民族与时空,与当今观众产生深切共鸣。
该剧引导观众思考权力与人性、个体与时代的关系。发挥了文艺作品凝聚人心、成风化俗的重要作用。
舞剧《杜甫》刻画了杜甫“视国家为生命、以民生为己任”的诗人形象,展现了他的民族大义和文人筋骨,诠释了他的卓越诗作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让人们看到杜甫身上那种为理想而追寻不息、为百姓而大声疾呼、为人格而绝不屈尊的崇高精神。
该剧通过打破传统舞剧重在叙事的表现方式,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将诗歌和舞蹈相结合,凝练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以舞蹈语汇诠释杜甫的精神世界,通过舞台呈现意象化地展示出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用历史的题材呼吁并引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打造出了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精品舞剧。
舞剧《天下大足》,取材于大足石刻群丰富的经典造像作品,并将其化作展现大足百姓向往“人间小满”美好生活的意象。如,宝顶山大佛湾第15号“父母恩重经变相”石刻组像、宝顶山圆觉洞外的第30号“牧牛图”、宝顶山第20号地狱变相龛“养鸡女”等。
该剧讲述的是南宋时期流民少年小福因躲避战乱而逃至大足境内,幸而被生活在山崖下的工匠们所救。然而,山河动荡,雨夜的一场灾难降临在家园。那些最平凡的工匠们胸怀孝悌忠勇,用生命守护了石刻群,永眠在崖壁脚下。其生时渺如沧海一粟,去后也未曾在史书里激起一丝涟漪,为了他们,以及无数个未曾署名的工匠,小福决定,以山为册、化刃为笔,刻石留名,令其万世不朽。
芭蕾舞《惊鸿》以“惊鸿一瞥”为审美意象,通过一对候鸟的嬉戏、翱翔与休憩等场景,生动描绘出重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城市新貌,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该作品以连续腾跳、急速挥鞭转等精湛技术,精准模拟候鸟翱翔、嬉戏与栖息的灵动神韵,在严谨的芭蕾规范中注入自然生趣。舞者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技术动作的同时,又展现出鸟类飞翔时的自由与轻盈。这种“规范与自由”“紧绷与松弛”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在众多比赛中脱颖而出。
话剧《谁在敲门》,根据四川作家罗伟章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川东大地为画卷,用一扇门串起三代农民子女的命运沉浮,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展现社会变革中城乡风貌的焕然一新与个体命运的波澜壮阔,在方言俚语的烟火气中为观众铺展出一部当代中国乡土社会的精神史诗。
该剧扎根现实土壤,用小切口撬动大时代,以“生活流”为笔,用“小人物”的日常切片勾勒中国乡村的精神图谱;通过“群像式”的角色处理折射生活的主角是每一个平凡人,紧扣“人民才是主角”这一时代脉搏。
这些文艺精品只是重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打造“渝字号”精品力作的缩影。
“十四五”时期,重庆致力于创精品、闯市场,艺术创演质量“双提升”。始终坚持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努力推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统一”“渝字号”精品力作实现舞台艺术主要门类国家级奖项荣誉全覆盖,包括川剧《江姐》获文华大奖,舞剧《绝对考验》获荷花奖,歌剧《尘埃落定》获圆梦奖,魔术《天女散花》获金菊奖,四川扬琴《血写春秋》获牡丹奖。优质演出供给丰富多彩,9家市级文艺院团年度演出超2000场;舞剧《杜甫》全国巡演突破200场;陆续推出《极限快乐SHOW》《重庆1949》《醉人的川剧》《江畔音乐会》等文旅演艺品牌,累计演出超3000场。
致力于立高原、攀高峰,美术展览创作“齐出彩”。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等10余个全国性美术展览在渝成功举办,这些展览先后入选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等。创作方面,重庆近200件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十三艺节”优秀作品展览、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重要展览,工业设计作品《“巡天”登月服系统组件设计》获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金奖。
“以更高的标准、精湛的表演、暖心的服务,迎接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和观众,我们已备好舞台,一起共绘‘艺动巴山蜀水’的壮丽画卷。”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詹米璐 图片除署名外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提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