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以“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开幕。四川美术学院受邀参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办的大会平行论坛“第二十六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CRBN会议)。
大会合影 供图 四川美术学院
期间,四川美术学院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策划创作的《生态共生:艺术参与生物圈未来》主题展,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严格遴选,在杭州主会场惊艳亮相。
据了解,该展览构建起“生态—人类—未来”之间的感知桥梁,探索艺术在重塑自然关系、建构未来生活方式中的积极作用。展览立足东方哲学“生命—生计—生态”的整体观,巧妙融合科技艺术、跨媒介装置与在地材料,选取兼具生态意涵与中国文化象征的“竹”与“米”为创作元素,打造出10组沉浸式艺术装置。观众置身其中,通过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的交融,激发与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之间的情感共鸣与思维互动,拓展生态艺术在当代社会的表达边界。
嘉宾正在观展 供图 四川美术学院
展览期间,四川美术学院与重庆市林业局举行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携手共建“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并共同启动雪宝山、阴条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名录行动。依据协议,双方将在科学研究、“三兴”计划、创新实践、生态艺术智库四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筑牢生态艺术基石,推动生态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签约仪式现场 供图 四川美术学院
此外,为迎接此次大会,四川美术学院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还发布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其中,“行动中的生态艺术”特刊,通过生态绘画、设计、手工艺、雕塑与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深化人们对生态系统整体价值的认知,实现生态伦理与艺术审美的高度统一。“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丛书”《博物民族志》,从“以生命为中心”的视角出发,提出“博物民族志”这一新知识形态。“生态与生物设计丛书”《生物艺术:现实的重构》,梳理了生物艺术回应“意识危机”的独特路径,探讨艺术家通过生物组织、生态系统构建及科幻叙事,对生命、自然、环境等议题的深刻叩问,揭示生物艺术如何拓展艺术边界。
近年来,四川美术学院明确“以生态艺术为战略支点”,率先探索构建高等艺术教育绿色转型新范式,通过举办“生态艺术高峰论坛”,汇聚多学科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发起成立“中国高校生态艺术联盟”,搭建跨校协同创新平台;聘请多位“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专家担任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顾问,为生态艺术长远发展提供坚实学术支持。
四川美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继续以生态艺术为战略支点,发挥地处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文化多样性富集区的独特优势,扎根本土生态与文化系统,构建具有全球视野、民族根基、时代精神的生态艺术教育体系,打造中国特色高等艺术教育绿色转型新范式,为美丽中国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注入文化力量。(文 张献花)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