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涵盖音乐、美食、非遗、民俗等多种文化形态 “新三峡·新万州”2025万州文化活动周今日启幕
9月16日,为期一周的“新三峡·新万州”2025万州文化活动周今日正式启幕。
此次活动以“文艺为民、文旅惠民、消费利民”为宗旨,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展演、消费体验与文旅融合活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增强市场活力,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一场集视听享受、文化体验和消费乐趣于一体的金秋盛会。
记者从活动组委会获悉,本次文化活动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日推出不同主题板块,全面覆盖音乐、美食、非遗、民俗等多种文化形态。
万州大瀑布景区一角。记者 冉孟军 摄
七大主题日:打造不间断文化盛宴
本次活动周精心策划了七大主题日活动,让市民和游客每天都能体验到不同的文化魅力。
9月16日19:30,2025万州区村歌大赛活动将率先登场。经过一个多月的线下选拔和“万州村歌线上挑战赛”,20支优秀队伍或个人将在陈家坝街道向坪社区古红桔产业基地的决赛舞台上一展歌喉。同时开启的村歌集市与农文旅推介会,将让观众在欣赏精彩比赛的同时,感受到万州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青山绿水,美丽万州。通讯员 冉孟军 摄
9月17日,“文旅惠民·乐享万州”五进活动将深入鸿鸥广场、万达广场等繁华商圈,通过文旅资源展示、非遗及特色餐饮体验、文旅大篷车互动等形式,让市民近距离感受文旅魅力。同时,该活动还将在线下同步发放世界大河歌会门票,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这场文化盛宴。
大河歌会:国际视野展现长江文化
9月18日,活动周将迎来重头戏——2025世界大河歌会。这场艺术盛宴,将融入数智科技元素,邀请李丹阳、王凯等国内艺术家及多国艺术家联袂演出。
歌会以“长江文化”为主题,通过大型歌舞演出、艺术展览和国际文化交流等形式,展现大河文明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风采。
2023年世界大河歌会的绚丽舞台。(资料图片)通讯员 冉孟军 摄
同日,壮美长江三峡文旅产业联盟大会也将召开。联盟的成立将为长江三峡地区的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主旨演讲、战略签约与授牌、揭牌仪式等一系列活动,推动区域文旅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
文化惠民:促进消费与体验深度融合
9月19日,“诗乐交响·情满三峡”万州江畔视听音乐会将为市民带来一场艺术盛宴。重庆大剧院交响管乐团与艺术团的优秀艺术家,将携手呈现三峡本土音乐与热门音乐,为群众带来一场“轻艺术+微文旅”精彩演出。
同时开放的江畔市集——“寻味万州”,将提供美食、文创、非遗体验及旅游线路推介等一站式服务,让市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享受到全方位的文化消费体验。
9月20日,“长江曲韵同心汇”2025年长江流域曲艺艺术创研交流活动将邀请长江流域10余个省市的曲艺名家齐聚市民广场,展示创作成果,促进不同地区曲艺艺术的交流与互鉴。
同日,重庆市第二届巴渝和美乡村村歌大赛决赛在陈家坝街道向坪社区古红桔产业基地举行。活动中,晋级决赛的11支队伍/个人将同台竞技,现场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举行颁奖仪式。
丰收庆典:展现西部乡村文化风采
9月21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歌大赛西部大区赛将在万州举行。来自四川、重庆、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7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争夺一、二、三等奖。
大区赛主赛前3名、副赛第1名的参赛队伍将晋级全国总决赛。同时开放的村歌集市(含西部特产展区),将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购物体验。当晚的颁奖仪式及优秀节目、万州特色节目展演将为此次大赛画上圆满的句号。
美食盛宴:彰显“中国烤鱼之乡”魅力
9月22日,2025不夜重庆生活节(万州站)三峡美食文化暨万州烤鱼消费季活动将在江南会展广场拉开帷幕。烤鱼美食技能大赛、渝味360碗特色美食千人宴、万州烤鱼图形商标发布会等活动将陆续开展。
市民、游客点赞万州烤鱼。通讯员 付作侨 摄
来自鲁渝川等地的特色产品及美食将在此集中展示展销,搭配歌舞表演、互动抽奖、打卡赢好礼等极具参与性的体验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打造一场美食文化盛宴,全方位彰显“中国烤鱼之乡”的独特魅力。
万州烤鱼。通讯员 冉孟军 摄
“新三峡·新万州”2025万州文化活动周不仅是展示万州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也是助推全年文旅消费提质扩容的重要举措。(记者 赵伟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