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铜梁区锚定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创新实施“1353”人才振兴工作路径——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人才队伍、政策体系、服务保障三大目标,推进五大工程落地,强化三重保障支撑,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沃土扎根成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从“铜梁黑鸡”产业链崛起,到艾草种植让千亩荒山变金山,再到蔬菜种业的科技创新突破,一个个案例见证着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乡村振兴,产业是“骨”,人才是“魂”。铜梁区以“产业富乡”工程为抓手,通过优化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人才在产业链上找到舞台,实现“发展一个产业、集聚一批人才、带动一方致富”。
“铜梁黑鸡”的涅槃,离不开本土人才刘松的深耕。2013年,他带着十余年养殖经验投身品种培育,并与西南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2015年,他创办了重庆特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构建起“种鸡繁育—屠宰加工—销售配送”全产业链。如今,公司年销肉鸡400余万羽,产值突破2亿元,通过创新“公司+村集体+技术单位+养殖户”模式,带动100余户家庭农场和6000余户农户增收,助力数十户贫困户脱贫。2024年,他推出“百万鸡苗下乡”活动,免费发苗并指导技术,成熟后保底回收,让更多村民共享红利。“靠技术支撑,更靠抱团发展。”刘松的话道出了产业与人才共生的密码。
在少云镇,陈平与艾草产业的故事同样动人。2017年,他返乡创办重庆真艾农业有限公司,带村民在1.1万亩荒山种艾草。与市中药研究院合作,培育“渝艾”制定标准后,公司建成西南最大艾草全产业链基地,30余类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其“保底+分红”模式带动超1000余种植户增收,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公司还开展免费培训,承办“巴渝工匠杯”艾灸赛,推动“铜梁艾灸师”成市级特色劳务品牌,让“一根艾草”撑起上千人的就业梦。
陈平(左二)带领青少年参观艾草基地 供图 铜梁区委宣传部
如今,铜梁已形成蔬菜、生猪、肉鸡“一主两辅”格局,新建1.2万亩设施蔬菜,打造“北寿光、南铜梁”品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达165亿元。蓬勃产业正成为引才留才的“强磁场”。
目前,铜梁已与西南大学、市农科院等签约,引进首席专家8名、教授26名、博士25名,建设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等平台,让科研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同时,铜梁每年选派50名以上市、区级科技特派员,他们带着技术进大棚、下田间,成为农民身边的“科技保姆”。
为了让人才服务“沉下去”,铜梁承接市级专家服务团,年服务超10批次,惠及群众超1000人;实施乡贤引育计划,引导企业家、学者、退伍军人等反哺家乡;鼓励“银发人才”回乡,让退休专家重发光热。
多方智力汇聚,为乡村振兴装上“智慧引擎”。如今,1.57万名乡村实用人才活跃在铜梁各行各业,较2020年增长35.3%。(文 李慧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