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县平河乡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陈辉:以“互联网 +”激活乡村潜能 做乡村集体经济的 “破局者”
2025-09-05 22:15:5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付意菲责编:周利宏

  “以前村民守着好山好水却赚不到钱,现在‘昼夜双漂’项目火了,农家乐老板旺季一个月就能挣两三万;起阳村的蔬菜大棚,从‘单一种植’变成‘农耕研学基地’,亩产收益翻了近3倍。”谈及平河乡集体经济的变化,重庆市巫山县政协常委、平河乡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陈辉的语气里满是欣慰。作为互联网行业资深从业者,陈辉自投身平河乡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岗位以来,巧用市场化思维与数字化手段,努力让这个曾经“养在深山人未识”的乡镇蜕变为重庆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更成为巫山“职业经理人”试点改革中鲜活的实践样本。

重庆市巫山县平河乡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陈辉:以“互联网 +”激活乡村潜能 做乡村集体经济的 “破局者”_fororder_图片1

巫山县平河乡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陈辉 供图 平河乡政府

  从“互联网老兵”到“乡村操盘手”:因痛点而来,为破局而生

  “选择扎根平河乡,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看到了这里‘生态优势’与‘产业短板’之间的尖锐矛盾——有峡谷、瀑布、原始森林等13项稀缺资源,却没有转化为经济收益;有高山蔬菜、中药材等优质农产品,却卖不上价、没品牌。”回忆初到平河乡的场景,陈辉印象深刻。彼时,平河乡集体经济正处于“起步爬坡”阶段:合作社运营粗放,土地零散难整合,村民对旅游新观念接受度低,物流成本比平原地区高30%以上。作为巫山“职业经理人”试点改革的首批实践者,陈辉的到来,带着明确的“破局”目标。

  “县里启动这项改革,核心是要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缺思路、缺渠道、缺管理’的问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坦言,“最初也有顾虑——乡村工作远比互联网行业复杂,既要懂市场运营,还要会跟村民‘算民心账’。但当我看到村民刘广云修缮蔬菜大棚拿到200元日薪时露出的踏实笑容,就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2025年,陈辉牵头整合分散的土地、山林资源,通过“保底租金+盈利分红”盘活闲置资产,并同步搭建电商供应链,让高山蔬菜、非遗手作通过短视频、直播走出大山。“我们不是简单‘输血’,而是要建立‘自我造血’的机制。”这是陈辉对自己角色的定位,也是巫山“职业经理人”试点改革的核心诉求——以人才为纽带,让集体经济从“零散运营”转向“体系化发展”。

  以“1+3+2”模式为骨架:让“网红项目”长红,让“闲置资源”生金

  “平河乡的发展,不能走‘大而全’的老路,必须单点突破、精准发力。”陈辉口中的“突破点”,正是平河乡创新的“1+3+2”集体经济模式——以村集体为主导,联动特色种植、农旅服务、资源盘活三大路径,聚焦旅游、特色农业两条主线。而他的任务,就是把这张“蓝图”变成实景。

  在文旅产业打造上,陈辉带领团队推出的“昼夜双漂”项目,成为平河乡的“爆点”。“白天做‘沉浸式漂流+峡谷探险’,满足游客户外需求;晚上利用灯光亮化、星空营地、篝火晚会,把‘单一漂流’变成‘夜经济综合体’。”他解释,这种“时空场景再造”的运营逻辑,既解决了传统漂流“靠天吃饭、季节性强”的痛点,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项目运营至今,累计售票超1万张,门票收入38万元,更带动周边17家农家乐、13家民宿开业。

  “我们没有大规模征地,而是以村民闲置院落为基础,将其改造成‘一户一主题’的体验空间。农耕记忆院用于展示传统农具,非遗工坊院可开展竹编体验活动,在这里,村民既是经营者也是文化讲解员。”据陈辉介绍,改造后,每户年均增收超2万元。

  在陈辉的策划下,起阳村130亩现代化蔬菜大棚变成了“农耕研学基地”。游客可白天采摘高山蔬菜,参与“有机肥制作”科普课堂,晚上在民宿吃“农家宴”。通过“蔬菜护照”,游客还能扫码认养蔬菜,由村民代种代管,成熟后快递到家。“这样一来,蔬菜从‘餐桌食材’变成‘体验载体’,大棚亩产收益从8000元提升至2.3万元,民宿入住率也提高了40%。”陈辉表示,这种“1+1>2”的效应,正是“1+3+2”模式的生命力所在。

  平衡“网红”与“长效”:既要流量,更要留量

  在互联网行业拥有20年经验的陈辉,深知流量价值,也更清楚乡村发展不能仅靠“一时热闹”。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陈辉提出“三原则”:第一,内容锚定“在地性”,所有“爆点”都源于本地资源;第二,将流量转化为留量,用短视频引流的同时,通过会员体系、社群运营沉淀客户;第三,制定“保底收益+盈利分红+技能报酬”三层机制,调动村民积极性。

  截至目前,平河乡累计接待游客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12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07万元,农村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48%。这份成绩单,不仅是平河乡的“蜕变”,更是巫山“职业经理人”试点改革的“答卷”。通过引进专业人才,让集体经济从“输血”转向“造血”,村民真正共享到发展红利。

重庆市巫山县平河乡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陈辉:以“互联网 +”激活乡村潜能 做乡村集体经济的 “破局者”_fororder_图片2

巫山县探索“职业经理人”改革试点盘活农村集体经济启动仪式现场 供图 平河乡政府

  展望未来:让平河乡成为“乡村振兴样板”,让更多青年返乡

  “3年后的平河乡,我希望它是‘生态有颜值、产业有价值、村民有尊严’的样板。”谈及未来,陈辉有清晰的规划:“昼夜双漂”要串联“峡谷探险、非遗工坊、四季农场”,形成生态旅游链;蔬菜大棚升级为“智慧农场”,村民用手机就能监测温湿度,城市家庭通过“认养系统”可实时查看蔬菜生长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吸引更多“90后”“00后”返乡,让村里“晚上亮堂起来,年轻人多起来”。

  “看到平河乡的泥土里长出‘希望’,看到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笑容多起来,就明白乡村振兴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场与土地共生、与乡亲共情的修行。”陈辉如是说道。这份修行,正是巫山“职业经理人”试点改革的意义所在:以人才为笔,以实干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属于重庆巫山的精彩篇章。(文 鲁国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