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项!2024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2025-08-29 09:47:17来源:重庆日报编辑:周利宏责编:周利宏

149项!2024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记者张亦筑整理)

  8月28日,重庆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会议宣读了2024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授奖总数为149项。

  其中,“非线性动态系统智能控制理论及多机器人应用”等34项科技成果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基于关联约束传感和精度迭代进化的精密角度测量器件及基准装置”等6项科技成果获重庆市技术发明奖,“超大型高模量玻璃纤维风电叶片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等99项科技成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重庆市企业技术创新奖。

  “三大奖”获奖科技成果数量较上年度增加41项

  “与过去相比,科技奖励的创新激励作用进一步增强。”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共743个,较上年度增加91个、增幅为13.9%,由此可见,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的社会关注度得到持续提升。

  从获奖项目来看,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获奖科技成果139项,较上年度增加41项。其中,一等奖获奖科技成果34项,比上年增加10项、增幅为41.6%。奖励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获得感得到增强。

  与此同时,此次获奖项目质量进一步提升。自然科学奖在前沿领域研究上取得更多新突破,陆军军医大学牵头完成“关键觉醒系统的发现及其调控记忆机制”等多个项目,相关代表性论文在《科学》《自然·神经科学》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

  技术发明奖原创性突出。比如,重庆理工大学牵头完成的“基于关联约束传感和精度迭代进化的精密角度测量器件及基准装置”项目,解决了“在没有更高精度基准仪器条件下如何提高测量精度”这一重大科学难题,实现对国际上现有最高检测水平的超越。

  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

  科技进步奖转化应用成效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提供了科技支撑。

  比如,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牵头完成“紫外高功率超快激光装备研制及精密制造应用”项目,开发了国内率先实现量产的柔性OLED显示器件划片装备,成果已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柔性显示产品制造。

  重庆市人民医院牵头完成“老年耳聋退化机理与防治策略”项目,通过建立大规模人群队列和分子图谱,研发出多基因联检芯片,开发了智能听力评估系统和AI三级防治网络,填补早期预警空白,已惠及超百万患者。

  从获奖项目来看,科技奖励的战略导向作用十分突出。其中,“416”科技创新布局相关科技成果共102项、占比68.5%;“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相关科技成果92项、占比63.4%,其中,聚焦3大主导产业集群、3大支柱产业集群的获奖科技成果分别有25项、41项,持续保持较高比例,各类创新主体持续聚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夯基垒势”。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增强。获奖项目中,作为项目完成单位的企业共264家、占比43.6%,较上年度增加95家。其中,企业牵头完成项目27个,较上年度增加8个;我市企业牵头和参与完成项目102个、占比68.5%,较上年度提高15.4%。

  支撑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另外,获奖项目支撑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完成项目97个、占比69.8%,较上年提高13.7%。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近三年新增销售和技术交易额大幅增长,共计1760.5亿元,较上年度同统计口径增加160.4亿元,新增税收收入62.1亿元,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持续提升。

  记者还了解到,此次获奖项目中,中青年人才主力军作用更加明显。45周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获奖899人,较上年度增加225人,占比67.7%。其中,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的中青年科研人员69人,较上年度增加12人,占比46.9%。由此可见,以中青年科研骨干为主体的科研队伍基本形成,创新人才梯队呈年轻化趋势。

  “此次获奖项目呈现出的这些显著特点,全方位展现了重庆科技创新的蓬勃态势。”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张亦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