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巴南区聚焦先进制造业,引进了一批产业化项目,也建立了重庆国际生物城、重庆数智产业园等市级特色园区,无数新兴产业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近日,在重庆金融监管局的组织下,重庆市银行业协会、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与多家在渝主流媒体走进重庆市巴南区,一起感受各行各业在“金融活水”滋养下展现出的勃勃生机。
践行科技金融“大文章” 兴业银行创立“技术流”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旨在加强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的金融支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在科创型企业大多不具备充分的财务数据和可抵押资产的情况下,普通银行员工难以随时同步。如何将“看不见”的科创企业技术实力,转化为“看得见”的授信评级?
兴业银行突破传统财务指标限制,独创了“技术流”评价体系,从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发明专利密集度、科技创新成果奖项等15个维度、近280项数据指标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全面、客观地综合评价,对初创型、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精准画像,解决了技术资产从评估值转化为融资额这一难题。在“技术流”体系评估的基础上,兴业银行还依托兴业研究院建立了100余人的“行业专家库”,协助各地分支机构赴企业了解具体情况,进一步提高“技术流”评价体系的准确性。
重庆市某市级重点科创项目于2023年落地巴南区,前期常规资产评估价值仅1000万元左右。兴业银行重庆巴南支行通过“技术流”评价体系赋能,并且组织专家团队深入项目反复交流,最终成功为该科创项目授信1.8亿元,贷款期限长达8年,为企业加快研发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真正做到了“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在巴渝大地上,兴业银行的创新并非个例。重庆金融监管局指导辖内机构不断探索“金融+科技”的创新路径,形成“以科技为金融发展注入动力,又以金融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的双向供需联动。一方面,面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巨额资金需求,重庆金融业积极创新科技金融、“投贷联动”、科技保险等新金融模式,为科技企业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金融业庞大的客户群和海量交易数据催生了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强烈需求,推动智能风控、金融科技等新业态发展。通过金融与科技两大要素市场的“双向奔赴”,实现了以科技之力赋能金融业跃迁升级、以金融之力助推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支持能力得到同步提升,树立了西部金融中心独特的“金融+科技”辨识度。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金融赋能宗申集团顺利收购隆鑫通用
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线 供图 重庆农商行
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的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宗申集团”)是重庆本地汽摩行业龙头企业,也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重庆企业100强。2024年,为积极响应重庆市政府关于隆鑫系13家公司破产重组的工作部署,宗申集团特成立了重庆宗申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旨在收购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该股权收购计划资金需求量较大,且若隆鑫系13家公司未能在限期内成功破产重组,则将进入破产清算。
重庆农商行巴南支行在了解到该情况后,立即与总行成立了专业服务团队,制定了专属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总支联动、开通绿色通道等举措,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牵头,组织8家银行成立银团,于2024年12月成功为企业发放贷款,帮助宗申集团顺利收购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4.5513%的股权。
创新“医药研发贷” 重庆农商行为创新药研发打通融资“堵点”
2015年,重庆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成立,并入驻位于巴南区木洞镇的重庆国际生物城。2024年8月,该公司首款创新药获批上市。期间,该公司同步开展了多款创新药研发,仅2024年度投入研发资金就超过6亿元。
“如果没有重庆农商行的支持,我们的研发之路不会这么顺畅。”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7年开始,重庆农商行巴南支行就与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并于2018年为其综合授信并实现了首笔研发贷投放,让企业能够沉下心来搞研发。
重庆农商行巴南支行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因医药研发通常持续时间较长、资金占用多,且企业初创时面临无经营收入也缺乏抵押物,很难获得理想的融资额度。重庆农商行总行、支行联动,对生物医药产业开展深入调研,为其匹配设计了“固定资产贷款+医药研发贷”金融服务方案,并基于对企业自身资质、研发能力、产品前景等方面的全面研判,创新推出“医药研发贷”。该信贷产品手续简便,担保方式灵活,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0年。
重庆三峡银行破解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融资难题
近日,在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云林天乡”景区,优美的田园风光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打卡。这里一年四季均有花可赏,年均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农副产品等业态快速发展。这番景象与重庆三峡银行一直以来的金融支持密不可分。
“云林天乡”景区 供图 重庆三峡银行
2023年3月,重庆市成功入选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首批省市。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区县,巴南区于2023年7月20日举行了首批入市土地拍卖会。会上,重庆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拍得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地块,用于开发“云林天乡”乡村旅游项目。
在进行配套设施升级改造的过程中,该公司遇到了现金流瓶颈。重庆三峡银行巴南支行了解情况后立即上门拜访,在梳理公司经营情况的同时,协调总行业务部门第一时间到重庆市土交所了解相关政策。经过认真调研,三峡银行创新思路和产品,围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土地+地上附着物”作为抵押融资的方案,最终成功向该公司发放500万元贷款。该笔贷款也是重庆市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扩大试点入市以来,发放的以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为抵押的首笔流动资金贷款。
据介绍,巴南金融监管分局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及服务新质生产力开展了多项工作。截至6月末,巴南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02.04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2.18亿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4.52亿元。在强村富民、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方面,截至6月末,巴南区内涉农贷款余额150.74亿元;累计减费让利2018笔,合计金额120.07万元。(文 母国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