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5月8日,由西南大学档案馆倾力打造的原创话剧《大地之子》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精彩上演。该剧以西南大学已故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的真实事迹为蓝本进行创作,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感人至深的精神盛宴。
演出现场 摄影 张献花
在侯光炯院士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前夕,西南大学精心筹备此次活动,旨在深切缅怀侯光炯,传承和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激励学生奋发有为。西南大学副校长邹芙都在演出前致辞表示:“希望广大师生,尤其是现场的附中青年学子,能够以侯老为榜样,心怀‘国之大者’,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攀高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灿烂篇章!”
《大地之子》由西南大学校史宣讲团大学生自导自演,结合舞蹈、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侯光炯光辉的一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这位科学家不仅在学术领域成就斐然,更情牵百姓。
工作中的侯光炯 供图 西南大学档案馆
据介绍,该剧所有情节均取材于侯光炯的真实人生经历,主要包括他早年考入江苏南通甲种农业学校、坚定农业救国理想、担任土壤调查员、第一次出席第三次国际土壤大会发表“水稻土”演说、不顾年老体弱坚持到农村蹲点、怕耽误工作拒绝手术等动人事迹。
“看看都是小故事,处处都是大情怀。”该剧编剧、西南大学档案馆副馆长郑劲松介绍,“所有故事都源自侯光炯的日记、弟子们的回忆和档案,全是真人真事。剧情从裁缝为侯老缝制最后的‘新衣’这一情节引入,巧妙地串联起了侯老与土地、与农民之间一生的深厚羁绊,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激情与奉献的时代。”
演出结束后,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2027届1班学生李鸣霏感慨道:“《大地之子》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侯光炯这位伟大科学家。他在农业科研路上的坚守与奉献,让我深受触动。他让我明白,成功源于对目标的坚定追求。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也会学习侯老的精神,勤奋刻苦,努力提升自己,不负青春好时光。”
本次演出活动由西南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主办。据悉,话剧《大地之子》自2018年创排以来,每年在校演出,曾入选中国科协2024年度科学家精神舞台剧重点推介剧目和重庆市第九届大学生戏剧演出季,获原创剧目奖和优秀演员奖。(文 张献花)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