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少云村正把红色精神的传承,赓续转化为村党组织带领村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打造安居乐业美丽家园的实践。
村民在虾田里起网收虾 供图 铜梁区委宣传部
稻虾共作 一田双收
4月14日5点,少云村邱家沟的虾田里,村民黄淑芬和周琼两姐妹便开始起网收虾。随后,村民们又忙着分拣装车。8点一到,满载400余斤小龙虾的冷藏车出发,确保这口“新鲜”准时上市。
据了解,目前该村持续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600亩,年产值约300万元。村民在获得土地入股分红的同时,还能就近务工。
“虾稻共作”模式充分挖掘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的土地潜力,既保持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又促进了粮食稳产和村民增收。少云村作为少云镇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的组成部分之一,未来还将围绕小龙虾种业研究、养殖加工以及农文旅发展,打造本区域的小龙虾品牌,进一步提升集体经济产值。
少云村大棚蔬菜 供图 铜梁区委宣传部
“点绿成金” 荒山变椒园
上午9点,少云村的另一边传来热闹的声音。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和村民拿着铁锹、锄头、水桶开始花椒种植作业,现场热火朝天。从一个山坡到另一个山坡,连片花椒地足有300亩。
据了解,花椒栽种简单、盛产期长,是一项一年投资多年受益、低投入高产出的生态经济型产业项目。以前,少云村花椒种植零散,效益不高。2024年,村集体引入有10年种植经验的业主,开始集中发展花椒种植。
“我们主要栽种的‘九叶青’和藤椒,都是适宜重庆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据花椒种植业主周兴介绍,花椒不愁销路,经济效益又高,当前种下的这一批将在2年后开始收获,届时村集体将按照入股比例分红。
因地制宜 集体产业“百花齐放”
近年来,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等项目的推动下,少云村以产业振兴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农文商旅融合发展,让村民精神富足、腰包鼓足。
据少云村党支部书记邱德洪介绍,以少云故居核心区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全年可发电超过110万千瓦时的光伏发电场、百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稻虾轮作的高标准农田、年出栏1万头的生猪养殖场、240亩经果种植基地、年出栏1万羽的生态跑山鸡场……2024年,村集体产业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
顺着花椒地旁的观景步道一路向上,可以看到坐落在青山绿树间的村舍,还可以环顾整个少云村的集体产业。“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的日子朴实又红火,村民们现在务工都要‘排班预约’了。”邱德洪站在坡顶热情洋溢地介绍着一处又一处集体产业,如数家珍。(文/图 陆雨秋)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