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重庆有“数”
2025-04-15 09:43:48来源:重庆日报编辑:付意菲责编:周利宏

  原标题:更智能 更高效 更精准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重庆有“数”

  重庆作为“桥都”,一座座跨江大桥是城市独特的风景线。然而,不少市民担心,巨大的车流会不会对桥梁“健康”造成影响?

  别担心,在市城市管理局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一套“桥隧智慧管理系统”能够全天候监测中心城区28座跨江大桥的健康状况,实时图景及大桥应力、挠度、温度、位移等数据尽在系统监测中。

  像这样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应用,重庆还有不少。作为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重庆正着力探索数字化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数”从哪来

  城市管理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桥梁自身的数据从何而来?秘密在于桥梁上安装的近百个传感器。它们是超强算力的基础,一座跨江大桥一天产生的数据量超过10万条,一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超出预设值,系统就会发出预警。

  “跨江大桥搭载传感器等健康监测系统,可让我们详细掌握大桥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等级。”市城市管理局科技信息处副处长林海介绍,这些数据汇聚到系统后,会形成一张张犹如“心电图”的分析图,直观展现桥梁健康状况,“通过对这些海量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我们不仅能掌握桥梁的实时状况,还能预测桥梁长期运行趋势和桥梁部件的寿命。”

  在两江新区悦来水厂指挥中心,供水量、供水管网压力值、进出厂水质监控等实时数据在大屏幕上滚动刷新。这些数据同样来自供水管网的传感器:每分钟检测一次数据,每15分钟向指挥中心回传一次,任何环节出现问题,指挥中心都能及时掌握。

  在渝中区城市无害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紧盯大屏幕,时刻关注化粪池安全监测系统——渝中区每个化粪池的定位、编号、报警状态等情况一目了然。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劳动二村,两个外形酷似熊猫的机器人的“脸上”显示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包括一氧化碳、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浓度。

  传感器如同城市的“神经末梢”,能够实时感知和采集城市运行中的各种数据,是超大城市治理的技术底座,让“水电气路桥隧”等设施有了“生命体征”。目前,重庆市正全力推进中心城区一体化治理,依靠的就是汇集了1362万个感知设备的一体化数据平台。

  “数”该如何用

  智能预警实现多跨协同处置

  “滴滴滴……”每当系统响起警报声,渝中区城市无害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神经都会紧绷起来。

  去年,枣子岚垭正街一小区化粪池堵塞外溢,气体浓度超标,系统自动发出预警。

  “这些气体浓度数据不仅是重要的预警信息,也是快速调动人员与设备的参考。”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气体浓度严重超标,管理中心立即调派了22名队员、7辆作业车辆前往处置。经过三小时的紧张作业,队员们清掏粪渣1.5吨、清运粪便30吨,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能够预测化粪池维护的需求趋势,合理安排资源,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作业。”该负责人表示。

  “点击这里就可以获取该区域内居民的手机号码。”在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大屏幕上,工作人员谢娜介绍了“天资·智能预报系统”。该系统是重庆市数字气象技术重要成果之一,谢娜表示:“系统融合了成渝地区气象历史数据和高精度地形数据,以及受极端天气影响区域居民的手机号码,这些数据在预警方面帮了大忙!”

  去年7月10日,大足区气象台发布的暴雨预警信息很快通过“天资·智能预报系统”传递给大足区委、区政府、涉灾部门、镇街党政领导。“其中,大足区龙水镇在暴雨来临前5个小时转移了近三百名群众,没有出现任何人员伤亡。”谢娜称。

  依托源源不断的数据流,重庆正打造“水电气讯桥隧轨”等多元应用场景,“城市供水全周期管理”“渝畅停”“共享电单车监管”等一系列数字化应用上线运行。市、区县、镇街三级治理中心贯通,形成“实时、快速、精准、有效”的多跨协同处置能力。

  “数”如何赋能

  AI应用九大场景解决治理痛点

  今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各个行业。不过,在超大城市治理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相对有限,许多潜在的应用场景尚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日前,重庆发布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AI应用九大场景将深度影响市民生活。

  例如,在城市规划领域,通过AI与GIS(地理信息系统)、“多规合一”专题图等系统融合应用,赋能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

  在建设领域,探索“无人建造”智能应用场景,面向高空焊接、起重机械、钢筋绑扎、楼板打孔等“危繁脏重”场景,强化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替代应用;

  在治理领域,对乱停乱放、建筑垃圾、绿地侵占、私搭乱建等异常状况进行实时监测预警,构建供水、用电、燃气智能应用场景,确保城市生命线安全稳定运行;

  在安全领域,推进AI在高空抛物、电动车入楼、生命通道堵塞等违规行为监测等领域应用,提升社区的安全管理水平;

  在交通领域,利用AI算法自动识别城市交通拥堵、事故等运行态势,助力开展信号灯智能控制、限行管制等交通管理;

  在行政执法与平安稳定领域,推进AI技术在语音内容分析、投诉信息挖掘、流程违规识别等领域应用,打造基于AI技术的图像识别、风险隐患预判、法律法规自动匹配等智能体;

  在城市文明与公共服务领域,强化AI技术在“文明骑行”“拾金不昧综合服务平台”等系统中的应用,强化AI技术在基层辅助诊断、医学影像精准识别、重大疾病辅助决策等领域应用。

  “规划为建设和运营提供指导,建设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具体行动,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顺畅的重要环节,运营则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目标。”林海说,AI赋能未来超大城市将实现从规划、建设、管理到运营四个维度的数字化贯通。(记者 余虎 崔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