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 今年力争科技型企业超过4.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0家
2月23日,2023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召开。重庆日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重庆将加快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人才良性循环,力争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35%左右,科技型企业超过4.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0家。
高质量建设科创核心承载区,深入推进“一区一平台”建设
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介绍,今年,重庆将高质量建设科创核心承载区,大力推进科学城和大学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片区),着力构建“原始创新—产业协同—产业落地”创新体系,切实推动智能制造、集成电路、软件服务、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大力支持两江协同创新区聚焦“科创+产业”,围绕先进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方向,构建明月湖产业创新和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加快促进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建设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着力打造迎龙创新港,推动发展智能终端、软件信息、大健康、节能环保等产业。
同时,持续实施《关于支持区县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一区一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区县科技创新。其中,支持中心城区发展人工智能、硅基光电子、卫星互联网、氢燃料电池等未来产业,支持主城新区完善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两群”大食品、大健康产业绿色化特色化发展,着力形成“一区一特色”。
实施基础研究发展行动,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为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今年重庆将实施基础研究发展行动,聚焦前沿、新兴、交叉领域,加快在脑科学、量子科学、合成生物学等重点领域布局。鼓励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开展前沿性、引领性研究,支持设立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科技基础设施、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基础条件平台,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同时,重庆还将实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行动,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实施汽车核心软件、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重大(重点)专项,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有组织创新能力水平,加快攻克一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力争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此外,重庆将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布局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人工智能重大专项,打造智能工厂、智慧城市等示范应用场景,一体化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场景、产业和生态。
实施“双倍增”行动,力争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达到3家
为加快培育更多创新型、高质量市场主体,今年,重庆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把“双倍增”行动作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聚焦提升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构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全社会参与、各类机构竞相发力的工作格局,推动创新资源和要素向企业聚集,多措并举、引育结合、量质齐飞。
同时,实施《重庆市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打造未来产业科创园,建设大型创新创业孵化社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园,实施科技成果进区县专项行动,构建“点、线、网、面”成果转化格局,加快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力争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保持15%以上。
“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重庆还将发挥政府基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有效吸纳社会投资,壮大科创培育基金。深化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明炬表示,重庆将持续服务企业科创板上市,力争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达到3家。
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为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今年,重庆将实施高水平科技人才集聚行动,依托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引育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工作,完善外国人来渝工作管理服务,引进外国高端人才和华人科学家。深入开展“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行动,增强科技人才幸福感获得感。
“为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重庆还将实施《重庆市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若干举措》,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明炬介绍,同时,持续开展减负专项行动,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加大支持力度。讲好创新故事、宣传创新典型,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环境,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力争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750亿元
据介绍,为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着力营造主体协同互动、要素顺畅流动、资源高效配置的良好环境,今年,重庆将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将改革向关键、纵深、系统领域推进。
围绕企业发展这个重心,探索高校、院所与企业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构建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体系。围绕成果转化这个焦点,优化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深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和“先投后股”试点,促进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大市场,力争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750亿元。
同时,重庆还将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行动,精心编制“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高水平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高质量推进川渝科技合作,争取创建成渝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着力推动“万达开”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高起点谋划打造成渝中线科技创新走廊。
实施新时代科学普及行动,出台《重庆市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方案》,创新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群众性科普活动;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
数读重庆2023年科技创新目标>>>
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35%左右,科技型企业超过4.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0家。
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保持15%以上。
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750亿元。
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达到3家。
(数据来源: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