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报道(肖红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庆市璧山区来凤街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河长制,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
在来凤街道孙河村,刚刚整治培育完成的鱼塘湾小微湿地群水清见底,栽种着菖蒲、鸢尾、美人蕉、过江藤等水生植物,水中还能见到一群群小鱼游动。这里纵横交错的围堤把湿地分隔成大大小小的“九宫格”,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生态美景。
整治后的小微湿地群 摄影 肖红光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这里还是一处淤积了多年的臭水洼,不仅蚊蝇成群,还影响到附近璧南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附近居民避之不及。从今年8月份开始,来凤街道组织力量对这里进行清淤整治,把这里改造成为小微湿地生态缓冲区,栽种了菖蒲、睡莲、水芭蕉、旱伞草、过江藤等20多个品种的水生植物,通过湿地的沉淀、吸附、分解等作用对水体进行消纳净化,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璧南河。
这只是来凤街道通过小微湿地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据来凤街道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水岸共治,大量建设生态小微湿地,净化水体,消纳污染,该街道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产生的化肥、农药、畜禽粪水等面源污染和生态恶化趋势,让乡村重现水清岸绿的生态田园美景。
截至目前,来凤街道在辖区的10个村建设生态小微湿地22个,面积达320多亩。该街道通过科学合理安排水生植物的栽种方式,尽可能地加大、拉长湿地内水流路径,保证污水转换的有效化,削减了入河库污染负荷,并通过投放花白鲢、鲤鱼、鲫鱼等各类鱼苗10万尾,进一步活化水体,为辖区居民增添了不少游玩的好去处。
除了加快乡村小微生态湿地建设之外,来凤街道还加大了对场镇社区和农村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的综合治理力度。2022年以来,街道为场镇花园社区民生街的50多户居民集中安装地下排污管道400多米,把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城区排水系统,解决当地居民生活污水长期直排地下暗河的“老大难”问题;还为魁塘村巴渝新居村民集中居住点安装了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彻底解决了此地80多户人家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璧山区来凤街道党工委书记、总河长彭昱表示,来凤街道将继续围绕“水质提升、环境改善、景观美化”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打造生态小微湿地群,促进环境保护,增进民生福祉,助推璧山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