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汽车产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0年整体产量158万辆,同比增长13% ■单车价值同比提高8000元
长安汽车两江基地乘用车工厂焊接车间,工人正在加紧生产。重庆日报记者 张锦辉 摄
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整装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重庆日报记者 张锦辉 摄
重庆日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白麟)2020年重庆汽车产业交出亮眼“成绩单”。1月22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2020年重庆汽车整体产量达158万辆,同比增长13%,产量占全国比重较2019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规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3672亿元,同比增长12%。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0月,全市汽车行业实现利润101亿元,同比大增3645%。1-11月,本地汽车行业产量、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16个和3.9个百分点,整体成绩十分喜人。
车企凭技术产品跑赢大市
市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2020年重庆汽车行业亮点纷呈。快人一步的战略布局、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力,推动了各家汽车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去年长安汽车月销量持续增长。一年下来,长安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大关,自主品牌车型销量同比增长率达到26%。
小康集团旗下金康赛力斯电动车去年在国内量产交付,并获欧盟认证,向德国批量出口。
上汽红岩“5G+L4”智能重卡在上海洋山港实现商业运营,2020年销量同比大增38%。
长城汽车重庆工厂去年一年时间,就完成10万辆“长城炮”生产,刷新了高端皮卡市场纪录。
“在技术与产品背后起底层作用的,是产业生态的优化。”市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去年,重庆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启动,百度永川、中国汽研大足、石渝智慧高速公路等智能网联汽车检测、运营基地建成;成渝联合申报国家氢燃料汽车示范城市群,川渝两地经信部门共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线运行,为两地20家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成功“牵线”,新增采购金近8亿元。
产业结构提档,进一步助推附加值提升。目前,重庆汽车单车价值提升到10.4万元/辆,每辆比去年提高8000元,UNI-T、长城炮、冒险家、锐界等中高端车型热销。
政企同心助行业重回良性轨道
去年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庆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千方百计扶持汽车行业,帮助行业提振信心,重回良性轨道。
2月,市经信委组织召开全市汽摩产业复工复产视频会议。3月,市委、市政府办公厅组织召开全市汽车摩托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6月,2020重庆车展举行,成为疫情后国内首个10万平方米级的专业展会。9月,全球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专业摩托车展会在渝举行……
市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2020年初,重庆就形成汽车电子行业复工复产协调机制,建立整车企业和近2000家市内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复工复产工作台账,由部门、区县、园区和企业组成的数十个工作群,联合推动行业率先全面复工复产。
针对湖北及海外零部件断供或供应不及时的情况,我市又对数千家市外供应商建立了动态管理清单,通过抢抓库存、国产和本地替代等措施,较好保障了重庆整车企业生产需求;为行业筹集市区两级发展财政专项资金近10亿元,帮助企业抢抓市场订单。
在全国市场尚未恢复时,我市抓住时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重庆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密集出台,长安AB品牌、吉利高端新能源汽车、长城永川基地扩能、东风汽车与小康集团合作等重大新能源和中高端整车项目签约或实施,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方向日趋明晰。
今年锁定新能源与智能化主线
市经信委相关人表示,通过多年发展,重庆汽车产业已在不少领域积累了明显优势,产业特色越发突出。
首先是产品结构较全,涵盖轻、重、客、微、轿、专全谱系,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和企业资质较为齐全。
其次,新能源汽车有一定基础。全市已形成“9+3+5+30”产业体系(9家乘用车企业,3家客车企业,5家专用车企业以及约30家核心配套企业),2020年产量5万辆,占全市汽车产量的3.2%。
同时,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较好,总体处于国内先进行列,2020年产量达24万辆,占全市汽车产量比重15.2%。
今年,重庆汽车产业将继续沿着新能源与智能化主线前行。据介绍,我市将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大力发展燃料电池汽车,鼓励发展混合动力汽车;重点支持企业开发续航里程长、充电时间短、安全性能高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产品质量技术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我市将重点实现辅助驾驶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加快提高车道保持系统、自动泊车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自动驾驶系统的装车比例,着力提升汽车产品的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互及决策能力,推动行业智能网联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智能网联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同时,我市还将大力发展高性能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等产品,补齐传统汽车核心配套短板;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以及传统汽车车体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装置,实现汽车电子行业跨越式发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