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紧盯“三个重点” 突出“四个持续强化” 重庆切实防控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李珩)面临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重庆如何应对?11月19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第77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畔表示,冬春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我市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冬春季疫情防控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具体安排,紧盯“三个重点”,突出“四个持续强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坚持“人物同防”
重点人群“应检尽检”,普通人群“愿检尽检”
李畔称,“三个重点”即重点人员、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在重点人员上,对所有经重庆口岸入境人员,第一时间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酸筛查,对检测结果异常的,立即送定点医院规范处置。对检测结果正常的,严格落实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9月1日以来,重庆入境3871人中发现无症状感染者29人、确诊病例7人。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严格落实查验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没有阴性检测证明人员一律进行核酸检测,确保“不输入”。
在重点环节上,坚持“人物同防”,对进口冷链食品开展预防性消毒,加大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环境、食品及外包装的定期核酸检测,把境外输入的风险降至最低。严格执行药房发热、咳嗽等药品销售登记管理制度,做到购药人员可追溯,及早发现潜在传染源。持续做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做到重点人群“应检尽检”,保障普通人群“愿检尽检”。
在重点部位上,将继续加强车站、码头、机场等入渝关口健康码查验、体温检测等措施;严格落实学校、重大活动会场、医疗机构、民政服务机构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加强健康筛查,引导人群合理有序流动。
大力提升检测能力
推进公共卫生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基地建设
“针对疫情,我市将突出‘四个持续强化’,即持续强化监测预警、持续强化人员培训、持续强化防治装备、持续强化物资保障。”李畔说,市卫生健康委组建专班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动态,每日开展风险研判,并开展了多轮市、区县两级桌面推演和现场演练,优化应对处置流程,做好应对准备。同时,组建采样、核酸检测、流调、消杀、心理干预和社区防控等6支防控队伍,实施多轮次、多层级、分专业的大培训,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拉得出来,顶得上去。
目前,我市正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基地建设,增配一批检测仪器设备,不断提升检测能力;加快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等救治设施改造升级,规范设置集中隔离点;梳理列出7大类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的目录清单,制定发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物资储备标准,确保防控物资储备到位。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重庆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重点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公共场所厕所和农村户厕建设;聚焦农贸市场、学校等人员聚集场所和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等薄弱环节,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结合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积极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开展病媒生物防制,重点加强越冬蚊虫防制,从源头上降低来年春夏季蚊密度;开展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镇建设,持续改善健康环境,提高健康服务水平;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持续推进《重庆市民健康公约》宣传,倡导群众树立公共卫生安全观和“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选购冷冻冰鲜食品
建议使用一次性手套或塑料袋套手进行挑选
“人群对新冠病毒是普遍易感的,做好个人防护对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非常重要的。”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流行病学专家宿昆提醒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提高健康素养,做好个人防护,远离传染病。
一是科学佩戴口罩。养成科学佩戴口罩的好习惯,出门常备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等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在医院等特定场所,在超市、电影院、网吧等相对封闭场所,或者在通风不良的场所,无法与他人保持1米距离时,均需要戴口罩。
二是养成良好个人卫生和健康习惯。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充足睡眠、充分营养、适量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礼仪,比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保持手卫生,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他特意提醒市民选购冷冻冰鲜食品时,使用一次性手套或塑料袋套手进行挑选,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全程避免用手碰触口、鼻、眼等部位,直至彻底清洗或消毒双手。加工冷冻冰鲜食品时,应做到生熟分开,加工所用的容器、刀具和砧板等器具应单独放置,避免混用,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
三是保持环境整洁,定时通风换气。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注意经常打扫居室和工作场所。每日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2-3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四是关注自身健康,减少感染和传播疾病风险。尤其是容易发生感染和重症风险较高的人群,比如有基础性疾病者、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降低感染的风险。一旦生病,应根据病情及时就医,避免带病工作和学习,避免将疾病传播给他人。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