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构建“一心、一堡、四节点”城镇空间格局 提升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发展质量——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解读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发展
9月2日,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工作座谈会举行。今后,其空间布局将如何规划?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对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空间布局、规划定位等进行解读。
努力打造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扈万泰表示,加快推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与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以及川南、黔北、湘西、鄂西地区融合发展,对筑牢生态屏障、促进文旅融合、协调周边发展意义重大。
为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规划定位立足其特点,定位为加快建设富有旅游、人文、山水等魅力的山地城市,努力打造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和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
规划目标方面,综合考虑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区县城发展规模。到“十四五”时期,黔江、秀山规划“双30”规模,武隆、石柱、酉阳、彭水规划“双20”规模。优先保障民生设施、基础设施、文旅融合和绿色产业发展等空间,走出一条山地城镇化新路。
顺应本底,串珠成链,打造“一心、一堡、四节点”
扈万泰介绍,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区域内,各城镇呈串珠状相对独立分布在乌江以及重要交通干道两侧。
结合发展现实,规划顺应武陵山、大娄山、七曜山等山脉本底,强化乌江流域生态廊道的串联作用,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构建“一心、一堡、四节点”城镇空间格局。
具体来说,一是凸显黔江核心,支持其联结渝鄂湘,打造成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区域重要经济中心、绿色工业和生态农业基地,以及具有民俗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区和休闲旅游康养度假目的地,擦亮“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金字招牌。二是打造秀山“桥头堡”,将其建设成为联结渝湘黔的重要门户枢纽、生态产业基地、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具有“边城”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地。三是推动4个区县城特色化发展。其中,武隆发挥连接主城都市区的门户和窗口作用、联通黔北的节点作用,石柱发挥联通渝东北和鄂西的节点作用,酉阳发挥渝鄂湘黔毗邻地区协同发展的节点作用,彭水发挥渝鄂黔毗邻地区协同发展的节点作用。
建设“通道”“枢纽”“周边”“市内”“群内”互联的交通支撑体系
空间规划离不开交通支撑。扈万泰介绍,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注重基础设施补短板,今后将完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提升枢纽多式联运转换效率。
在“通道”联系方面,要通过渝湘高铁接入国家高铁大通道,直连粤港澳大湾区、海西地区;通过渝怀铁路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直通北部湾地区;通过万黔、渝汉、郑万高铁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地区。
在“枢纽”联系方面,要规划建设黔江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秀山、武隆、石柱、彭水、酉阳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扩建黔江武陵山机场,联动仙女山机场。
在“周边”联系方面,要与鄂湘黔三省直连直通。并加快连通周边市县的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和县乡道建设,建立多层级网络状交通联系。
在“市内”联系方面,要形成以高铁、高速公路、普通铁路为骨架的通道体系,与主城都市区多通道直连,并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快速互联。
在“群内”联系方面,要以黔江为中心,规划“两干两联”高铁网、“三干多联”高速公路网。同时完善微循环,建好便民路、产业路、旅游路。
筑牢武陵山区生态屏障,打造“武陵山区特色生态经济走廊”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被誉为“重庆之肺”,自然资源丰富。扈万泰表示,规划中,始终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今后,将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筹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构筑“秀美武陵”“乌江画廊”生态范例,并加强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具体来说,一是营山。以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为核心,重点保护武陵山、大娄山等山体生态屏障,以及方斗山、仙女山等自然山体,推进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整治,加快矿山生态修复。
二是护水。要保护好乌江干流,阿蓬江等12条主要河流与重要支流共同组成的流域生态廊道,点缀小南海等重要水库,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流域生态系统。
三是守绿。要形成11个自然保护区、26个自然公园组成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自然栖息地就地保护,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大生态保护、生态补偿支持力度。
扈万泰说,保护生态的同时,也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要深化特色产业锻长板,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探索山地特色城镇化发展,绘就“世外桃源”
生态美,生活美,是人们自古以来向往的“世外桃源”状态。扈万泰表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规划将围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因地制宜探索山地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
首先,要突出抓好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区县城,培育壮大一批中心城镇,带动乡村振兴,推动人口向承载力较强的优势地区集聚。
同时,要优化城乡体系。在符合资源环境承载力要求基础上,对区县城适度扩容,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严守城乡安全边界。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严控生态脆弱的地区及沿江城镇建设强度,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此外,还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时代风貌的山地城市,建设精致小城镇,乡村建设融入山水。并丰富城乡人文内涵,保护好古镇、古村、古寨、古驿道,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申晓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