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巴南:唱木洞山歌 舞姜家龙 老外迷上“非遗”要把中国文化带回家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9日6时30分讯 (通讯员 何洲行) “太阳落山噻,照山岩啰,背起背篓啰儿啰,唱山歌啰喂……”5月23日,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教室里歌声绕梁,走廊上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原来,“老外@Chongqing·体验非遗2019”系列活动正在进行中,75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与巴南非遗传承人相聚于此,学习山歌表演、吹打演奏、舞龙等技艺,一堂充满欢乐的“非遗课”让老外们沉迷其中。
外国友人学习姜家舞龙 通讯员 田平 摄
据了解,木洞山歌是木洞镇乡民们世代传唱的经典歌曲,其渊源可追溯至秦汉甚至更早时期的“巴渝歌舞”,2006年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本次“非遗”课程中的明星项目。笔者获悉,本次活动中近半数留学生把木洞山歌列入了主要学习计划。
“给外国学员上课和平时的教学不一样,首先要将曲目进行翻译,让他们理解歌曲内涵,其次是用拼音标注重要音节,最后才是跟唱,这样能让歌曲的学习更生动、有代入感。”教唱木洞山歌的老师柯俞先告诉笔者,为将木洞山歌原汁原味地传授给外国学员,他事先可是做足了功课。
外国友人学习木洞山歌 通讯员 田平 摄
课堂上,只见柯俞先一边领唱,一边教学员们做舞蹈动作,“洋弟子”们依葫芦画瓢学得有模有样,很快就领会了唱山歌的要义。“哟~嚯喂~”,来自孟加拉的阿布在听完两遍柯俞先的领唱后显得格外兴奋,自信满满的他主动站起来要求演唱一段山歌。“木洞山歌超赞,充满了节奏感!”阿布说,他要认真学习中国非遗文化,学成后把它们带回自己的家乡。
外国友人学习接龙吹打 通讯员 田平 摄
在旁边教室,来自巴基斯坦的小伙费萨尔与同伴们组了一个临时舞蹈队,他们双眼紧盯前方领舞的师父,认真模仿着他的舞步,正学习着著名的非遗项目——“姜家舞龙”。伴随着激昂喜庆的音乐,台上一条条“姜家龙”在他们手中上下飞舞,让旁边的学员们大饱眼福。他们有节奏地翻转、跳跃、旋转……刹那间,活灵活现的“姜家龙”上下翻飞、神气十足。
“我很早以前就知道中国龙文化,所以选择学习姜家舞龙。”费萨尔学完龙舞后大汗淋漓,但仍对手中的龙舞道具爱不释手。他表示,虽然整个学习过程对他来说有点艰难,但非常有趣也很炫酷。通过本次学习,他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更好地了解重庆、了解巴南。
老师教授舞龙细节 通讯员 田平 摄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非遗学习采取“线上招募+线下学习”的方式,活动一经上线便广受追捧,希望能通过非遗学习,让更多外国朋友切身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据了解,巴南区目前拥有非遗项目56个,除木洞山歌和姜家舞龙外,本次系列活动还设有接龙吹打、小观梆鼓舞等课程,将持续至12月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