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秀山里仁镇:以工代赈 打造“造血式”乡村振兴新样本
2025-08-07 18:32:0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付意菲责编:周利宏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群众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浪潮中,重庆市秀山县里仁镇以“老鹰村田坝组以工代赈项目”为支点,撬动资源、人才与机制的多维创新,探索出一条“造血式”发展路径,建成一个乡村振兴样板基地、育成一批高素质劳动技能人才、形成一套以工代赈项目管理长效机制、促成一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的新农村,构建了“兴业、强技、长效、惠民”的乡村振兴生态链。

  筑基:从“零散工程”到“样板基地” 重塑乡村空间价

  里仁镇以4659个工日的劳动力投入(其中普工3797个、技术工862个)为核心,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化解安全隐患、提高区域旅游知名度等目标,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基地;严格遵守“能用人工不用机械、能用群众不用专业队”的原则,将72名劳动力嵌入项目建设,精准用工带动就业,为村民创造人均增收4500元,预计发放劳务报酬77.98万元。

  同时,该镇铺设4000平方米石板便民路、硬化院坝500平方米、砌筑堡坎1000立方米、整治沟渠1000米,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为打造农旅融合型乡镇创造条件,实现“基建升级反哺文旅产业”的乘数效应,重塑乡村空间价值。

重庆秀山里仁镇:以工代赈 打造“造血式”振兴样本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807144335

项目施工中 供图 里仁镇人民政府

  强技:从“体力劳动”到“持证工匠” 激活人才振兴引擎

  针对当地劳动力技能单一的问题,项目同步实施“技能提升计划”,开设砌筑、切割等课程,累计培训268人次。原本只能从事土方搬运的村民,经过砌筑、切割等技能培训后,组建起本土施工队,承担了80%的技术工种任务。这种“边干边学”的模式,使862个技术工岗位全部由本地人员填补。同时,设置的两个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脱贫监测户,形成“培训-就业-增收”的良性循环。预计参与培训者平均工资较普通工日提高35%,技能红利持续释放。

  固本:从“短期救济”到“长效造血” 创新项目管理机制

  以工代赈取代直接赈济,从“短期救济”到“长效造血”这一过程的转变离不开“三化”管理体系。此前,里仁镇老鹰村田坝组村民联名反映木质房屋存在安全隐患,要求改善人居环境。镇政府立即启动“群众提议-专家论证-民主决议”决策机制,贴近民生需求,确保以工代赈项目遴选科学化。此外,该镇还创新“劳务报酬直通车”制度,通过“一卡通”系统直接发放工资,杜绝中间环节截留,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化;每月监测就业带动率、技能转化率,确保效果评估动态化。这种机制创新使以工代赈从临时救助向常态化发展。

  聚势:从“单一工程”到“多元共治” 绘就乡村善治图景

  据了解,老鹰村田坝组以工代赈的“小项目”催生了乡村发展的“大生态”,77.98万元劳务报酬转化为消费动力,镇域商超、餐饮营业额环比增长。村民还组建了以工代赈项目理事会,自主制定管护公约,工程维护成本显著下降,干群共治效能显著提升。更具有突破性的是,5名易地扶贫搬迁户获得年均1.08万元的稳定收入,这种“就业一人激活一户、参与一程治理一村”的链式反应,使“等靠要”思维被共谋共建理念取代,印证了以工代赈不仅是经济工程,更是重塑乡村治理生态的社会工程。(文 肖红光 田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