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秀山县钟灵镇:“乡贤归巢”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07-25 17:04:1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付意菲责编:周利宏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贤归巢”已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重庆市秀山县钟灵镇积极引导在外乡贤返乡创业、参与治理、服务家乡,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收、基层治理促进和谐稳定、文化赋能提升乡风文明,形成了乡村振兴的“三驾马车”。如今,新乡贤们正以其独特的资源、视野和情怀,为家乡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重庆市秀山县钟灵镇:乡贤归巢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_fororder_图片1

群众在乡贤付恒银花种植基地务工 供图 钟灵镇人民政府

  产业发展:乡贤返乡创业带动乡村经济腾飞

  在钟灵镇凯堡村,乡贤余天华于2013年返乡后,便根植于中药材培育、种植和加工。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余天华已成为黄精领域的种植专家,目前已种植山银花、黄精、重楼、毛慈姑等中药材近700余亩。在成就自身事业的同时,余天华通过土地租赁、技术指导、务工等形式带动群众一起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其承包的700余亩土地,年支付土地流转资金20万元,年用工达5000人以上,支付用工资金50万余元。

  通过积极回引乡贤,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情怀的返乡人才扎根乡土,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乡贤们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盘活了闲置资源,打造出“一村一品”产业格局,让传统农业焕发出蓬勃生机。通过不断努力,钟灵镇已引回乡贤25人。通过资本撬动、示范带动、产业联动,钟灵镇特色效益农业由“零散单一”向“规模聚集”发展,高品质茶园稳固在1.2万亩,山银花基地2万亩,黄精重楼等中药材基地0.5万亩,全镇农业综合产值4亿元,20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强村富民新蓝图不断绘制。

重庆市秀山县钟灵镇:乡贤归巢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_fororder_图片2

红砂村乡贤参加议事协商会议 供图 钟灵镇人民政府

  基层治理:乡贤参与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

  近日,在凯贺村石板桥组返乡企业家李开阳家庭院,一场乡村治理议事协商会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村民们就本组环境卫生治理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七嘴八舌,经过近30分钟讨论未达成一致意见。见此情形,李开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建议公共区域请人打扫,自家庭院自己打扫,每家按照50元/年标准缴纳,由村上统一安排。最后,通过李开阳的示范带动,大家纷纷缴纳了50元卫生费。

  在具体实践中,乡贤们通过“建言献策-组织策划-示范带动”的工作机制,既为村级组织提供智力支持,又身体力行参与乡村建设。他们或担任村务顾问提供发展建议,或牵头成立乡贤理事会协调矛盾,或返乡创业带动产业升级,有效弥补了基层治理力量不足的问题。这种以乡情乡谊为纽带、以能力资源为依托的参与模式,不仅激发了乡村内生发展动能,更构建起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活力。

重庆市秀山县钟灵镇:乡贤归巢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_fororder_图片3

云隘村乡贤开办的“周末小课堂” 供图 钟灵镇人民政府

  文化赋能:公益课堂点亮乡村教育之光

  在文化振兴方面,乡贤们通过开展公益课堂等教育帮扶活动,为乡村孩子打开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在云隘村蟒龙屯组,返乡老师龚淑芳、龚国芬、任露瑶怀揣着对家乡的热情,决定发挥自身所长反哺家乡,开办了“周末小课堂”。他们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时间,回乡给孩子们免费辅导课堂作业,丰富其课余生活。自“周末小课堂”开讲以来,返乡老师已组织各类活动20余场次,受益学生达225人次。

  类似的公益教育项目在钟灵镇遍地开花。从凯贺村的“笔墨生香书雅韵”书法课堂,到旺龙村的“阅读润童心”亲子读书会;从中溪村的“稻香田野间——水稻种植实践课”农耕体验,到凯堡村的“茶叶飘香——毛尖栽培与制作技艺”非遗传承工作坊……这些项目如繁星般点亮了乡村教育的天空。随着更多“金凤凰”衔枝归巢,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钟灵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钟灵镇镇长牟红贵表示,乡贤们的教育公益行动,既是对乡村教育的补位,更是对乡村振兴人才基础的夯实。下一步,钟灵镇将继续回引乡贤,搭建“乡贤智库”,鼓励他们以资金支持、技术传授、产业带动等多种方式反哺家乡,真正实现“育人才、兴产业、富乡村”的良性循环。(文 肖红光 王雨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