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在重庆市綦江区2025年易旱区域供水保障工程项目三角镇桐垭水厂施工现场,挖机正在挖清水池基础,工人们正在拆除模板,项目建设热火朝天。
该项目现场技术负责人黎启林介绍,三角镇桐垭水厂改扩建工程于今年6月动工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沉淀池、清水池、滤池、管理用房各1座,新建取水浮筒1套,新安给水管道1.17千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
以前,三角镇桐垭水厂日处理规模为500立方米/天,水厂供区为桐垭村全域。该水厂的年用水量仅为15万立方米,而桐垭水厂水源地马踏塘水库年可用水量达150万立方米以上,水资源闲置较大,水源未最大化发挥作用。
三角镇桐垭水厂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 摄影 成蓉
“为了进一步科学调度水资源,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今年我们将桐垭水厂改扩建工程纳入了全区易旱区域供水保障工程项目。”綦江区水利局村镇供水中心主任罗柳说,桐垭水厂改扩建后,日处理规模将达到2500立方米/天,通过跨区域管网延伸的方式,将有效解决三角镇红岩片区、隆盛镇石梁片区、永城镇瀛山片区供水不稳问题。
全面提升区域抗旱能力,让更多群众告别“吃水难”,是綦江区实施易旱区域供水保障工程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今,该工程项目正在有力推进,项目总投资936万元,覆盖8个街镇32村,预计10月底全面完工,届时将惠及群众7万余人。
“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全区农村供水总体规划,结合大水源、大水厂、大供区的总体战略部署和我区易旱区域供水保障工程地方专项债,力争通过3年努力,把全区405处农村供水工程整合为45处,规模化水厂覆盖农村供水人口比例由58%提升至90%以上。”罗柳说道。(文 成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