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7月9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7月8日,“2025年成渝美术馆联盟学术季”在四川美术学院启动,作为学术季的重磅活动,由成渝美术馆联盟38家成员单位联合策划的“双城潮涌·美术馆之眼——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术馆联盟提名展”同步启幕。
本次展览共集结了110位艺术家创作的120余件(组)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多元类型,更有国内艺术机构推荐的国际艺术家作品同台亮相。展览分为“双城艺脉·时空造影”“巴蜀山河·成渝笔墨”“语言探索·在地新声”“家园新绘·诗意栖居”“多维剧场·形影共振”五个主题单元,系统梳理成渝艺术脉络。
其中,“时空造影”板块聚焦川渝艺术与中国现代美术的共生关系,徐匡的版画《大江之源》、何多苓油画《原上草No.8》、杨世斌油画《面孔》系列、彭汉钦雕塑《千年美丽》等作品交织传统底蕴与个性表达。
“成渝笔墨”板块再释巴蜀山水精神。如陈方的《峡江烟云》与袁野的《天府粮仓》描绘了成渝地区的壮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休戚与共;蒋才的《入水方式》、卢贞的《观》则展现了水墨语言的现代形式探索。
“展览不仅呈现了艺术家对本土文化的深耕与全球议题的回应,更通过首创的38馆联合策展模式,有力推动了成渝艺术生态的学术观察与实践。”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38家美术馆的联动不仅是资源整合,更是其践行社会美育责任的重要体现。
本次“双城潮涌”提名展在重庆当代美术馆展出,持续至2025年9月8日。此外,“复合光谱:成渝地区民营美术馆与非营利性艺术空间生态报告”文献展也同期在该馆展出。该展以川渝地区13家代表性民营美术馆的展览为脉络,系统梳理了30余年来川渝艺术发展的本土特色与前沿轨迹,涵盖全国性重要展览、西南区域性研究、年轻态艺术生产、国际驻留项目展览等多个维度。
据了解,为深化川渝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术馆联盟”于2023年成立。联盟成员已从初期的50余家发展至80余家,通过多层次合作,累计举办各类展览与学术活动近1000场,开展公共教育超3000场次。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