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重庆|俄罗斯外教艾丽莎:用俄语讲中国故事 以重庆经验联通中俄未来
2025-07-11 18:10:54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付意菲责编: 周利宏

  编者按: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外国人选择来到重庆工作、投资、创业,开启他们的人生新篇章。为生动展现外国友人在重庆的逐梦历程,深度挖掘他们在这座城市中发现的宝贵机遇与动人故事,国际在线重庆频道特别推出《筑梦重庆》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重庆这座城市所蕴含的无限可能和独特魅力。

  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金发碧眼的俄语教师艾丽莎(TOPKO OLESIA)每日穿行其间,成为一道独特风景。这位来自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工艺大学(斯坦金)的外籍教师,于2023年起在此任教,两年间已从“异乡人”蜕变为“新重庆人”。近日,艾丽莎分享了她的“重庆机遇”故事。

  从莫斯科到山城:一场“未知”的冒险

  2023年,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莫斯科国立工业大学启动联合培养项目,急需俄语教师。艾丽莎抓住机会,跨越7000公里来到重庆。

筑梦重庆|俄罗斯外教艾丽莎:用俄语讲中国故事 以重庆经验联通中俄未来_fororder_图片1

艾丽莎(右)与学生合影 受访者供图

  初到重庆,语言障碍、饮食差异、文化隔阂接踵而至。“第一次在食堂点餐时,我只能指着菜单上的图片比划;走在街上,听不懂的重庆方言像‘密码’一样。”但艾丽莎很快发现,这座城市的“热辣”不仅体现在火锅里,更藏在重庆人的热情中。“同事们会主动教我中文,学生们甚至帮我翻译生活琐事,比如如何用手机支付、如何乘坐轨道交通。”她坦言,正是这些点滴帮助,让她逐渐融入这座城市。

  课堂内外:中俄文化碰撞的“双向奔赴”

  作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首位外籍俄语教师,艾丽莎的工作充满挑战与惊喜。

筑梦重庆|俄罗斯外教艾丽莎:用俄语讲中国故事 以重庆经验联通中俄未来_fororder_图片2

俄语课堂 受访者供图

  “中国学生的求知欲让我感动。”她举例,一名机电专业的学生为学好俄语,主动邀请她用俄语讨论专业术语;另一名学生甚至自学俄语歌曲,在教师节表演。这些互动让艾丽莎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文化交融的桥梁。

  更令她惊喜的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优势与她的教学方向高度契合。该校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等专业领域的课程,为俄语教学提供了实践场景。“我经常组织学生模拟中俄技术合作谈判,用俄语讨论工业机器人编程,这种跨学科教学让我和学生共同成长。”艾丽莎说道。

  重庆机遇:教育合作与个人成长的双重红利

  在艾丽莎看来,“重庆机遇”是具体而多维的。教育合作层面,中俄高校联合培养项目为外籍教师提供了广阔平台。“在重庆,我不仅能教授俄语,还能参与中俄合作课程开发,甚至有机会去企业调研,了解中国制造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她透露,学校正与俄罗斯高校共建“智能装备俄语人才库”,未来将向中俄合作企业输送复合型人才。

  个人成长层面,重庆的生活经历改变了她的职业轨迹。“以前我只会德语和英语,现在我能用中文点菜、问路,甚至和学生们讨论中国诗词。”她表示,“学习中文的困难远超预期,但每一次突破都让我更自信。”更令她感慨的是,重庆的开放包容让她结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这里像一本打开的世界绘本,每一页都翻涌着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艾丽莎坦言,未来她计划继续深耕重庆:“我想帮助更多中国学生用俄语讲好中国故事,也希望把重庆的创新经验带回俄罗斯。”在她眼中,重庆不仅是“山城”“雾都”,更是一座充满机遇的“未来之城”。(文 张献花)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