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消息(记者 田渝兵):近年来,重庆警方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采取高科技手段和传统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加强巡逻、严厉打击犯罪活动等,提升应急反应能力,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巫山公安护航2025“大昌古镇·龙舟邀请赛”
5月25日,2025“大昌古镇·龙舟邀请赛”在大昌古城码头顺利举行。巫山公安执勤民辅警“以坚毅为舟,以责任作桨”,坚守赛事现场。在活动现场及周边道路,他们或维护秩序、指引路线,或助老扶幼、温馨提醒和疏导车流……用执着与担当为赛事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让赛事在平安祥和中绽放精彩。
重庆开通居民身份证“绿色通道” 高效保障考生用证需求
随着中高考临近,为了更好地保障中高考学子的办证需求,近日,重庆市公安机关针对中高考考生推出居民身份证“绿色通道”服务,以高效便捷的办证服务,保障考生用证需求。
据介绍,针对今年身份证换证高峰叠加中高考急需用证的情况,重庆警方推出专项服务措施:受理点当日完成信息采集,区县公安机关当日审核签发,市局制证中心优先处理考生证件并每日集中发送。对于外省户籍考生,公安机关主动协调户籍地加快审核、签发,确保跨省办理时效。今年以来,居民身份证“绿色通道”已为全市考生紧急受理制证209张。
止付挽损10万元 合川公安及时阻止一起电诈案
5月26日,居民康女士将一面印有“为民办实事 破案显神威”的锦旗送至合川区公安局土场清平联勤派出所。
原来,此前康女士接到自称短视频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准确说出她的个人信息,并称她开通了“铂金会员”,每月将自动扣费800元,如不取消将扣款。在对方引导下,康女士下载了某APP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均被对方实时获取。在短短8分钟内,康女士的银行卡被转走14万余元。此时,康女士已警觉,遂立即报警。合川警方迅速采取行动,追踪资金流向并紧急止付涉案账户。经过彻夜努力,民警成功冻结了10万元被骗资金,并返还给康女士。
北碚开展“五防”教育宣传活动
5月16日至22日,北碚区公安分局深入辖区210所中小学幼儿园,集中开展防诈骗、防欺凌、防溺水、防性侵、防打架斗殴“五防”教育宣传活动。
北碚公安精心部署,组织20余名平安“缙”校园法治宣讲团成员,联合全局80余名公安兼任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并协同属地教育主管部门和辖区学校,创新宣传形式。宣传人员通过主题班会讲授安全常识和技能,举办安全知识竞赛,还结合近期高发的真实诈骗案例,剖析诈骗手法,借助视频、情景剧表演、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增强学习效果。
截至目前,北碚累计开展“五防”系列宣教活动902次、覆盖学生12万余人,设置宣传展板94处、张贴海报239张、发放宣传手册资料1800余份。此外,警方健全完善63个涉险水域警示标识和“四个一”设施250余个,并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与巡逻值守,全力遏制未成年人溺亡事故发生,为校园安全构筑起坚实防线。
黄金首饰失窃 沙坪坝警方揪出“内鬼”
近日,沙坪坝区联芳派出所接到市民王某报警,称其价值近万元的黄金首饰及1000元现金被盗。
民警现场勘查发现,被盗房间门窗完好,无强行破坏痕迹。经了解,王某与朋友冉某一起合租,期间习惯虚掩房门,而冉某的男友吴某常独自出入合租屋。结合作案手法,警方判断熟人作案可能性较大,随即对吴某展开调查。面对警方询问,吴某起初百般抵赖,但在证据面前最终供述了作案经过。目前,吴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万州警方捣毁一诈骗团伙 抓获5人
近日,家住熊家镇的程大娘报案称,有人冒充民警,谎称其孙子因涉嫌违法犯罪被抓获,需缴纳1万元“担保费”才能放人。心急如焚的程大娘信以为真,按照骗子的指示将现金带到指定地点。最后,程大娘发现自己遭遇诈骗,遂报警求助。
万州区熊家派出所迅速启动快速反应机制,经过连续10多个小时的缜密研判,成功锁定几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的落脚点。随后,办案民警连夜赶赴秀山县,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抓获5名涉案人员,彻底摧毁了这一诈骗团伙。
经查,该团伙从秀山流窜至万州,短短两天内便在万州各地作案5起,诈骗金额累计超过7万元。到案后,5名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九旬老人外出迷路 大渡口交巡警暖心救助
近日,大渡口区公安分局民警在晚高峰开展巡查时,接到一位九旬老人求助,称其下午独自外出,返程时迷失方向。由于无法确认老人具体身份,民警转换思路,查看老人的随身物品,在其口袋中发现一张超市购物小票。小票信息显示超市地址在一小区附近。当警车行至该小区正门附近时,老人突然激动地说:“想起来了,我就住在这个小区。”民警随即搀扶老人逐栋辨认,将其平安护送回家。
“涪警互联”试点启动 小贴片织密反诈网
5月22日,涪陵区公安局正式推出“涪警互联”政务服务“轻应用”,通过NFC技术打通警银协作通道,试运行4天就成功拦截3起电信网络诈骗。
5月25日,市民王女士前往辖区银行,要求取现18万元。柜员察觉异常后,立即轻触设备上的NFC贴片,将现场的交易信息传至区反诈中心。系统自动识别出“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特征并触发预警机制,10分钟后民警赶到现场。经过耐心劝阻,王女士才意识到自己险些落入骗局。
目前,“涪警互联”已在全区多个银行大型网点进行试点。未来,这一技术将进一步融入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社区网格员可通过贴片快速上报安全隐患,学校保安能一键触发紧急报警,消防部门可实时盘点应急装备,一枚小贴片正悄然推动城市治理智能化转型。
石柱:联合开展打击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
5月26日,石柱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联合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高速四支队石柱大队,在高速路石柱下道口开展非法营运及网约车违规经营联合整治行动。
行动中,“一路三方”联合执法组以石柱东高速路下道口为据点,采取定点检查的勤务模式,对涉嫌非法营运车辆进行拦截查处,严查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客车、面包车、网约车等,以及长途客车、旅游包车、私家车超员载客、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准驾车型不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同时,民警对驾驶员开车使用手机、驾驶员“一盔一带”的正确使用情况进行逐一检查和劝导提示,形成了“发现一起、严惩一起、教育一批、震慑一片”的执法效应。
渝北:端午粽香情意浓 反诈知识记心间
近日,渝北区公安分局木耳派出所联合多方力量,在空港乐园A2区情理园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将传统民俗体验与反诈宣传深度融合,让法治意识随着粽香浸润民心,为在场居民们送上一份份“平安粽”与“法治礼”。
活动现场,悬挂的反诈横幅随风轻摆,社区民警与工作人员们以“反诈+民俗”为切入点,将宣传阵地搬进包粽子现场,反诈手册随粽叶、糯米一同递到居民手中。针对“刷单返利”“保健品诈骗”等真实案例、常见诈骗手段,民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露骗子套路,让居民们在包粽闲谈间,轻松了解反诈知识。
与此同时,统景派出所也在滨河社区开展了“粽情端午·反诈同行”主题宣传活动。民警与居民们一边动手包粽子,一边分享反诈心得,在互动中让反诈知识随着粽香“飘”进千家万户。
黔江警方科技赋能 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5月26日,黔江区公安局以全国科技活动周为契机,深入五里镇开展“禁毒+反诈”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科技手段展示、真实案例剖析和互动体验等形式,将禁毒知识与反诈技巧送到群众身边,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活动现场展出了30余种毒品仿真模型,并结合近期案例拆解骗术。民警推广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并演示“来电预警”“风险查询”等功能。此外,民警特别设置“防骗小课堂”,用方言演绎典型案例,提升群众防诈能力。
两江新区:二次酒驾被查 “醉”加一等
近日,两江新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在辖区金山大道设卡开展酒驾专项整治时,驾驶员张某驾驶车辆驶入检查站,经呼气式酒精测试,其酒精含量为110mg/100ml,涉嫌醉酒驾驶机动车。随后,民警带其至医院抽取静脉血做乙醇鉴定,结果为101.7mg/100ml,属醉酒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
经查,张某在2023年就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公安机关依法查处。依据相关规定,张某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将被依法罚款1500元、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5年内不得重新考取机动车驾驶证,并处行政拘留5日。
垫江:警校联动筑牢防线 安全护航青春成长
5月27日下午,垫江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组织民警走进垫江九中,为260余名初中学生开展了一场生动且意义非凡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活动中,民警借助精心制作的宣传课件,结合校园周边实际交通状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通报了当前全县交通安全形势及未成年人交通安全现状,详细讲解了走路、骑行、乘车等方面的交通安全知识,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同时,民警还向学生们发放了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并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现场气氛热烈。
下一步,垫江公安交巡警将持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并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为广大师生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
江津警方巧用无人机找回离家出走女童
近日,辖区居民李某到江津区蔡家派出所求助,称其女儿早上离家上学却未到校。接警后,派出所迅速组织警力寻找,通过调看沿途监控,发现孩子在学校正门附近徘徊后掉头返回,在某街附近消失。
为尽快找到孩子,民警果断启用无人机对场镇区域展开空中排查。无人机灵活穿梭,仔细搜寻各个角落,最终在一巷子内,发现了一名蹲在地上的女童。地面警力在无人机实时引导下,迅速前往该地点,成功找回女童。
看到孩子安然无恙,李某对民警感激不已。随后,民警贴心提醒李某要加强对孩子的照看和关心,关注孩子心理状态,避免厌学情绪。未来,江津警方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守护辖区群众的安全与幸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