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庆旅游如何“破圈”升级
2025-05-08 09:45:46来源:重庆日报编辑:周利宏责编:周利宏

  原标题:“五一”假期,重庆接待国内游客1858.31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51.71亿元——看重庆旅游如何“破圈”升级

看重庆旅游如何“破圈”升级

五月一日,渝中区洪崖洞,周边的路面、桥面、游船上满是游客。(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从繁华都市到静谧小城,从音乐节狂欢到古镇诗意,从风景名胜到美丽乡村……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作为国内游TOP10城市,重庆各大景区各美其美,接待国内游客1858.31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51.71亿元,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那么,繁荣活跃的假日经济,折射出了哪些新变化?又有哪些新发展趋势?连日来,记者作了调查。

  从风景到场景

  传统景区带来全新体验

  这个假期,如果要问重庆旅游哪里最火爆,两江四岸的夜景当之无愧排在“榜首”。

  每当夜幕降临,南滨路、长滨路、朝天门、江北嘴……数十公里的江岸边,以及大桥上、游船里,层层叠叠的游客抢占了每一处制高点,举着手机,翘首以盼。

  数千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夜空中勾勒出一个个城市地标。光影闪烁间,重庆把山水、科技与人文巧妙融合,为游客带来了一场独一无二的感官体验。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接待游客69.8万人次、弹子石老街接待游客34.5万人次、龙门浩老街接待游客33.9万人次……一连串顶流数据,印证了重庆文旅市场的繁荣。

  事实上,自“字水宵灯”算起,重庆夜景已经“出圈”了数百年,近年来,又凭什么持续走红?“这是从风景到场景的典型创新案例。”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分析称,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旅游发展误把游客的“小确幸”当成主流,出现了重营销轻建设、重流量轻内容的趋势,进而造成传统景区被边缘化。

  “事实上,传统旅游景区直到今天仍能满足游客对目的地不可替代的期待,只是要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升级。”罗兹柏说,如今,游客既要“小确幸”,更要“大欢喜”。这就要求传统旅游景区要把“风景”融入“场景”,给游客全新体验。

  这个假期,武隆仙女山、天生三桥、合川区文峰古街等传统景区,也以直升机飞越、风筝节、NPC黄金甲侍卫、“三江剥虾王”大赛、全民K歌赛等方式,将“风景”融入“场景”,取得不俗成绩。

  从场景到风景

  让“瞬时流量”化为长期功夫

  5月7日,在两江新区金海湾公园,来自北京的“三七”专心拍摄着心中的山水大片。

  作为一名旅游博主,她“五一”首日就飞来重庆,狠狠“蹭”了一波“灯火璀璨、人山人海”的流量。节后还“赖”着不走,是因她发现,重庆爆红的流量密码,不只夜景、火锅,还有从“场景”到“风景”的城市生活。

  “三七”称,初到重庆时,她跟多数游客一样,第一时间就打卡了洪崖洞、长江索道、南滨路等地,被这里的山、水、桥、城、天、灯有机融合、浑然一体,深深震撼。

  不过,她很快发现,重庆旅游火爆有着更深层次的底层逻辑——在这里,景区与社区的边界很模糊,几乎看不见“圈景售票”的现象,居民与游客共享活动空间,市井烟火、人间至味皆触手可及。“重庆将场景‘风景化’,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夜景。在这里,可以很好满足人们‘既要风景,又要生活’的诉求。”她说。

  这个假期,荣昌就用一只“卤鹅”撬开了众多“好吃狗”的嘴。“五一”期间,灯火辉煌的夏布小镇,从卤鹅到黄凉粉,再到各色烧烤一字排开,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数据显示,5天假期,夏布小镇以近90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成为了我市景区的“人气王”。而荣昌全区更是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同比增长168.2%;消费市场也迎来历史性突破,实现零售额20亿元,同比增长258%。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旅游需要网红,但网红不是旅游的全部,旅游业发展要实现从“流量驱动”到“质量驱动”的转变。

  网红效应能够迅速吸引大量消费者的关注,但要让这种“瞬时流量”转化为长期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获得持续的消费者忠诚度和市场竞争力。因此,旅游目的地建设需要沉下心来,在景区品质、形象塑造、交通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等方面下足功夫。

  从国内到国际

  打造入境首站城市

  “Very shocking(非常震撼)”“So perfect(非常完美)”……5月5日,大足石刻景区,游人熙攘。来自英国的霍华德夫妇在人群中格外显眼。自进入景区后,他们手中的相机就没有放下过,一直咔咔咔地拍个不停,口中不时发出赞叹之词。

  他们正是被YouTube上旅游博主发布的视频吸引而来,已先后游玩了北京、上海等地。“我们还没玩尽兴,计划今年底再来一次中国。”霍华德说。

  “五一”期间,在洪崖洞、南滨路、仙女山等重庆多个景区,记者发现,外国人的身影明显多了起来。对此,英语导游刘丽娜更有直观感受。从业4年多来,她感受到今年入境游最火爆。“现在,我每个月要接待七八个团,工作已经排到7月底。”她说。来自携程数据也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重庆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去年猛增99%。

  抢占入境游市场“C位”,打造入境游首站城市,契合重庆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之需。

  “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国际游客,出门旅行不仅要看山、看水、看风景,更是在追求风景之上的美好生活。”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我市将以业态创新为突破口,推动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包括迭代升级“慢生活、深度游”要素体系,构建彰显国际范、巴蜀韵、重庆味的精品线路,持续做靓世界山水都市、壮美长江三峡等文旅名片。

  同时,我市还将继续实施“引客入渝”计划,完善入境游客接待配套服务,持续提升入境游便利化水平;深耕东南亚市场,推动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总部落地等。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重庆正努力向全球游客述说着不得不来的N种理由。(记者 韩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