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经济信息委面向全市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等创新主体,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建设领域,开展2025年度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原则,全年接受申报。
目前,全市企业层面已建成1个国家级、11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系统性推进全市产业重塑,形成一批制造业“新场景、新优势、新动能”。
完成实验室创新成果产业化升级
近日,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凤栖湖畔的金凤实验室,一群科研人员正埋头进行实验研发。作为重庆首批重点实验室,金凤实验室正加快建设金凤干细胞中心,培育标准化病理资源数据库。“只要突破一项诊疗新技术,就能迅速催生一个‘新星’产业。”金凤实验室负责人介绍。
企业层面同样“快马加鞭”。
生产过程中有多少能耗?产品精度是否合规?重庆宏扬电力器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只需坐在办公室,操作智慧管控平台就能悉数掌握——通过这个平台,企业产能提高30%,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提供这套平台设备的,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渝建立的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作为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目前它已累计带动上千家制造类渝企“上云”。
在新兴产业领域,重庆也有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快速生长。
例如,面向近年高速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等一批科研院所和企业高校,共建市级“航空航天精密热加工与智能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取得一系列应用成果。
“创新中心可以弥补实验室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缺失。”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重庆市高端轻合金制造业创新中心负责人表示,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通实验室产品产业化“梗阻”,成为产业升级的“金钥匙”。
“产业大脑+未来工厂”重塑产业生态
当前,多家拥有创新中心的渝企正通过“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这一创新路径,持续重塑产业生态。
走进宗申动力的发动机生产车间,在忽米网搭建的全产业链创新平台上,操作工人只需扫描平台标识,系统即自动把复杂的加工参数匹配到设备上,实现产品标识化和设备加工定制化。
“这个‘产业大脑’既是对产业发展全面掌握、分析、研判的‘智慧大脑’,也是为企业制定发展决策的‘最强大脑’。”忽米网负责人称,“产业大脑”包含3个维度:在政府端,可掌握产业动态,以此制定更精准的产业扶持政策;在产业端,可打通产业链资源循环,促进要素共享协同;在企业端,可降低数字化建设成本,方便中小企业低成本使用相关应用。
目前,重庆已在汽摩、装备等多个制造业领域布局,探索建立一批“产业大脑”。
“未来工厂”则是由AI应用、数字化装备等组成的高效率工厂。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重庆紫光华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企业“未来工厂”通过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了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协同化制造。
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市正按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三级梯次发展,建设一批“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力争到2027年,建设20个以上“产业大脑”、20个以上“未来工厂”,推动一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
带动一批特色产业聚链成群
转向、跟车、主动避让行人……近日,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金凤城市中心,采用“车路云网图”协同创新技术的智能驾驶小车正稳定行驶。
这台得益于“车路云一体化”方案的车辆,是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的研发成果。该中心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板块,推动成立多个科研技术中心,形成“平台+中心+企业”创新生态体系。
目前,该中心联动一批本地头部车企,并与中国汽研、招商车研等机构合作,推动西部科学城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企业60多家,带动整车、自动驾驶系统等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以企业创新中心为“圆心”,带动一大批未来技术及产品“连点成线、织线成面”,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是当前重庆推动制造业协同创新的“主要打法”。
“产业链协同的本质在于通过资源共享和能力互补,建立‘共生共赢’产业生态。”长安汽车负责人表示,作为牵头企业,长安汽车重构产业链关系,联合中汽研等合作伙伴组建“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创新联合体”,集中攻关核心技术,并向中小企业开放实验平台和供应链资源。
同时,重庆围绕整车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通过引进大洋电机等多个汽车电子配套项目,推动智能座舱等核心环节“补链强链”。这种链主企业技术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方式,让全市汽车产业链配套率大幅提升,带动特色产业“聚链成群”。(记者 夏元)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