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阳光照耀山城,广袤的巴渝大地到处涌动着向善向好的勃勃生机。立法信息员在意见征询中汇集民意;人民调解员在茶香氤氲中化干戈为玉帛;“法律明白人”在梯坎巷弄里播种法治星火;行政复议人员在案卷“峰峦”间抽丝剥茧……每一项便民利企的工作,都在为这座城市注入向上生长的法治能量。
一年来,重庆司法行政系统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既以系统性思维推进法治重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又以精细化措施打磨法治保障的关键环节,各项工作高效组织、有序开展,法治之力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各个方面,谱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市和良法善治新序曲。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法规规章制度体系日臻完备
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2025年3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重庆市人民政府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列入129项立法项目,涵盖地方性法规85件、政府规章44件。这一年度固定动作,不仅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一个生动缩影,还为全年的行政立法工作画下“施工图”。
2025年1月1日,修订版《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正式实施,不仅进一步放宽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的情形,还为申请人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这是该条例自审议通过后,进行的第二次修订。
随着社会发展、法治需求、技术手段等复杂因素的变化,一大批法规规章通过修订,更加惠民利企。制定《重庆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等,让群众的烦心事消于无形;制定《重庆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条例》等,让法治成为更好的营商环境;制定《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等,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2024年以来,重庆市通过地方性法规和自治县单行条例23件、政府规章6件,出台创制性立法7件,不断完善各领域制度体系。
翻阅一部部法规制度,立法实践的创新路径尤为引人注目。立法机关用上了“立改废”等组合拳,进一步增强立法的时效性、精准性、效能性。更有意义的是,很多立法意见,不仅汇聚了专家智慧,还收集了群众声音与企业反馈。
例如,巫山县司法局在农村公路地方立法专题调研中,引导群众围绕农村公路管理责任落实、建设、管理、养护与运营有效衔接等方面提出立法意见建议。
2025年开始,重庆市司法局迭代升级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在司法所、园区企业、行业协会、高等学校等设立21个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让立法这件专业事成了群众熟悉的“身边事”。“家门口”的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揭开了立法的“神秘面纱”,让沟通的渠道更宽了、群众的期盼更足了、立法的质效更高了。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法治实施体系高效运行
推进全面依法治市,要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创新涉企行政检查监督方式……当前,重庆市司法局亮出多项“硬核”举措,为在渝企业创造更加宽松、公平的发展环境。
“没有了重复检查,检查事项还一目了然,让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今年3月,重庆某动力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在接受行政检查后,直呼便捷。
企业的直观感受,源于小小的一个“码”,让整个行政检查全过程实现了可追溯、可监督。检查现场,江北区司法局组织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对该公司开展“扫码入企”行政检查。执法人员依托“执法+监督”数字应用移动端,主动扫描被检查企业的“企业码”,便捷获取当次检查任务、检查内容和历史执法数据等,实现检查内容“一码明晰”、企业情况“一码掌握”、重复检查“一码预警”。
“以前去检查,总要带一堆资料,现在只需要扫码,企业信息一目了然,检查事项清楚罗列,历史执法数据追溯可查。”执法人员丁雪飞觉得“扫码入企”既规范又便利。
据悉,重庆市41个区县(含开发区)正全覆盖推广涉企行政检查“扫码入企”。
除迭代优化涉企检查模式外,重庆市司法局还强化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日常监督,全面构建“无事不扰、包容审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涉企行政执法新模式;规范涉企执法,聚焦企业关心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以及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重拳整治涉企行政执法顽疾;实行留痕管理,通过“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平台,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实现全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在推进严格执法的同时,重庆市司法局还积极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探索“构建涉企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机制”改革,并选取12个区县开展试点。
“2024年以来,企业对行政复议的知晓度、信任度和选择意愿稳步提升,试点区县涉企行政复议收案量同比增长163%,实质性化解率达91%。”重庆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守牢监所安全稳定底线,同样是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一环。重庆市监狱局与民盟重庆市委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在全系统建立12所“黄丝带”帮教基地;市戒毒局结合“智慧戒毒”建设,打造“自愿戒毒一件事”“社戒社康”一件事应用,数字赋能戒毒社会化延伸……2024年以来,重庆市监狱系统创新执法监督员参与“减假暂”案件评审机制,连续13年实现“四无”目标;戒毒系统收治规模全国第三、收治自愿戒毒康复人员数全国第一。
提质增效 法入人心
法治保障体系更加有力
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离不开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的法治观念仍需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形式需要持续探索创新”“我在推动完善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和执法能力素质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2024年5月,重庆市江津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专题“述法”会上,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主动将问题摆出来,自觉接受法治“体检”。
2024年,重庆市司法局积极推动现场述法,41个区县发现并整改296个基层法治问题。述法制度不断完善,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断提高。
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精准普法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小小一粒粮食,竟然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原来国家安全并非遥不可及。”4月8日,璧山区司法局联合西南政法大学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走进璧山区丁家街道,通过诙谐幽默的情景剧《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向现场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2024年以来,各地各部门送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通过5.4万余次的法治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推进全面依法治市,高质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是重要载体。在秀山县,群众遇到了法律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找村(社区)法律顾问寻求帮忙。数据显示,该县已构建覆盖城乡268个村(社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县55名村(社区)法律顾问年均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1万余次。
秀山县司法局向群众开展法治宣传 供图 重庆市司法局
经过持续努力,重庆市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全市提供公共法律服务98.78万件、同比增长18.71%。
此外,重庆市司法局积极推动法律服务业“走出去”,持续强化律师、仲裁、公证、商事调解等方面的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不断加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2024年以来,重庆律师办理涉外业务数量同比增长74.4%、服务产值同比增长78.5%;办理涉及巴基斯坦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仲裁案件58件、标的额56.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21.5%。
法治思维深入人心的同时,人民调解工作也走在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的道路上。重庆市司法局创新实施多元调解“融网进楼”改革,建立调解网格6.5万个,全年调解矛盾纠纷62.59万件,调解成功率99.76%。
踏上新征程,重庆市司法局将持续打造法治领域标志性成果,为加快建设“六区一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文 黄楚云)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