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土”做精“特”打通“融” 重庆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4-08-22 09:33:59来源:重庆日报网编辑:付意菲责编:周利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重庆多山,山地丘陵面积占比九成多,大规模发展农业受到了一定限制。但与此同时,大山大江也馈赠了重庆丰富的物种资源、多样的立体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乡村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做深“土特产”文章,成为重庆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

  深挖“土” 立足资源优势谋划生态产业

  8月21日正午,一辆满载山泉水的货车从开州区满月镇甘泉村印象甘泉山泉水厂驶出,目的地是城区某桶装水供应点。

  “要是按现在进度,今年村集体收入要翻番。”甘泉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德祥在心里算了一下账,笑了。

  甘泉村平均海拔1400米,从海拔1800米的高山无人区流淌而下的山泉水质优良,由此得名“甘泉”二字。于是,该村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就地取“水”,建立桶装水厂,用“水经济”让集体经济“活”起来。去年,甘泉村共销售20万桶矿泉水,村集体收入160万元。

  这是重庆市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从涪陵榨菜到奉节脐橙,从巫山脆李到潼南柠檬,重庆市深挖“土”的优势,利用气候立体、生态优良等自然条件,培育出一大批“生态宝贝”,一家家龙头企业飞速成长。

  近年来,依托三峡库区中药材特色资源优势,重庆三峡云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立“公司+基地+村集体+种植大户”模式,建设中药材核心基地2.5万亩,年产中药材6000吨,产值1.8亿元,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18个,农户2.4万户,户均增收4800元,走出了一条中药材产业同农民增收的双赢新路。

  重庆鸣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洪则结合重庆市“巴掌田”“鸡窝地”的实际,通过建立“公司+村集体+农户”利益链接模式,探索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如今该公司已为20多个村集体、3000多名种植户等提供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确保重庆市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去年重庆市聚焦“3+6+X”农业产业集群,在38个区县优选培育64个乡村“一主两辅”生态特色产业,并成功创建荣昌猪、三峡柑橘、脆李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产业强镇39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

  去年,重庆市生态特色产业综合产值5200亿元,增长5.2%。

  做精“特” 延长产业链打造新业态

  炎炎夏日,位于潼南区的重庆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檬泰生物”)柠檬加工车间里,一颗颗柠檬鲜果经过洗果、冷磨、榨汁、精油提取、黄酮提取等工序后,蜕变成柠檬精油、柠檬烯、柠檬汁、果胶等高附加值产品。

  潼南是世界三大顶级柠檬产地之一,柠檬种植面积达32万亩,年产鲜果28万吨。然而,柠檬鲜果市场价格波动大,价格高的时候可卖到每斤10元,而市场行情低迷时每斤仅能卖几角钱。

  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深加工成为潼南的“解法”。檬泰生物研发部相关负责人刘雁成说,近年来政企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在政府牵线搭桥下,企业从种植大户手中收购柠檬鲜果,并加工成各类柠檬产品,以此提升了柠檬附加值,实现对柠檬的“吃干榨尽”,小小的柠檬果身价倍增。

  同样尝到深加工甜头的还有涪陵榨菜集团。

  “生产的都是最近卖得很火的脆口榨菜,有发国内的,也有发欧美的、东南亚的。为满足市场供应,工人们都是两班倒,每天要生产加工几十吨榨菜。”涪陵榨菜集团总经理赵平说,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涪陵榨菜的订单和销售成绩单,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潼南柠檬、涪陵榨菜的推陈出新,是重庆市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为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去年按照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部署,重点打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目标。同时,出台“黄金10条”“金融10条”等支持政策,培育100家领军企业、100家成长型企业和100家服务保障型企业,组建了重庆江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研究院、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构建起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四梁八柱。

  此外,为推动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今年初重庆市又提出培育打造梅见青梅酒、天友百特牛奶等8大“爆品” 。

  通过一系列措施,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819.8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在全市三大主导产业和三大支柱产业中列第二,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下一步,重庆市将深入实施“头羊计划”,统筹抓好经营主体、平台载体、原料保障、品牌打造、食品安全等关键环节,迭代完善政策举措,力争今年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以上。

  打通“融” 以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产业

  盛夏时节,重庆熙溪地农业有限公司1000多亩蔬菜大棚,人流如潮,有采摘果蔬的游客,有前来收购蔬菜的贩子……看到生意火爆,公司总经理杨光燕一脸欣慰。

  为了照顾家人,2008年杨光燕回到位于涪陵区龙潭镇的老家。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参加了政府组织的电商培训,成了一位电商主播。2022年,看到村民辛苦种出的蔬菜赚不到钱,杨光燕灵机一动,决定带领当地200多位村民抱团打造集品质果蔬种植、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菜臻多”蔬菜公园。

  目前,蔬菜公园有西红柿、丝瓜等20余种,其中12种蔬菜通过绿色认证。通过“公司+合作社”模式,精品果蔬每公斤零售价达53.6元,且供不应求。仅去年,“菜臻多”蔬菜公园的果蔬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

  农文旅融合,可为传统产业赋能。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做好乡村产业,必须坚持以农为基、以文为魂、以旅为脉,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提高生态特色产业的附加值。

  比如,武隆区双河镇木根村通过“蔬菜+”,打造了蔬菜亲子研学、采摘游、私人定制等业态,让木根村从一个高山蔬菜村变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如今,木根村90%的村民办起了农家乐或民宿,一年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通过农文旅融合人均增收约5000元。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除了农文旅融合“加持”外,还必须加强产品研发设计、包装设计、品牌设计,抓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建设,打造一批市场知名度高、溢价能力强的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

  截至目前,重庆市持续打造“巴味渝珍”“三峡柑橘”龙头品牌,培优做强涪陵榨菜百亿级和奉节脐橙、潼南柠檬、忠县忠橙、巫山脆李、荣昌猪等产值10亿级以上的重点品牌。同时,支持打造“酉阳800”等新兴品牌,擦亮“高山生态有机”农产品名片,升级一批“老字号”“原字号”品牌,构建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品牌、企业品牌体系等,进一步提升了乡村产业的附加值和美誉度。(记者 赵伟平 实习生 吴金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内容热线:13996277388​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