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8000株荷叶铁线蕨野外回归首获成功
2024-05-23 09:20:32来源:新华网编辑:付意菲责编:周利宏

重庆:8000株荷叶铁线蕨野外回归首获成功

荷叶铁线蕨。新华网发(重庆市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供图)

  新华网重庆5月22日电(陈雨 文海军 黄玉保)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1日,重庆市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宣布,首批保育性回归的8000株荷叶铁线蕨,经4年野外观测成活率达90%以上。这标志着荷叶铁线蕨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成功回归自然,也是我国首次成功实现荷叶铁线蕨批量野外回归。

  据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介绍,荷叶铁线蕨又名荷叶金钱草,是伴随恐龙时代的远古生物,也是铁线蕨科最原始的类型,现分布于三峡库区海拔175米至500米之间,生长在岩石表面的薄土上、石缝中,生长条件要求非常高。

  荷叶铁线蕨自然分布区域狭窄,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极危”植物,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珍稀植物。据目前调查情况来看,荷叶铁线蕨在亚洲地区仅有三峡库区的重庆市万州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等个别地方有零星分布。

  2002年,针对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的荷叶铁线蕨物种,万州区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抢救性迁地保护,共采集野生荷叶铁线蕨500余株,全部迁入重庆万州区三峡珍稀植物园,其种质资源得以有效保存。经过多年反复试验,2015年,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掌握分株繁育技术,成功繁育荷叶铁线蕨2万余株。同时,万州区在荷叶铁线蕨原产地建立专项保护小区,在新乡镇、长坪乡、燕山乡、溪口乡划定荷叶铁线蕨野生种群核心保护区3269.25亩。

重庆:8000株荷叶铁线蕨野外回归首获成功

野外回归的荷叶铁线蕨。新华网发(重庆市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供图)

  2020年9月和2021年9月,科研人员开展保育性回归实验,试验性栽植荷叶铁线蕨8000株,采取空心砖填土、挂袋填土、原土栽培三种方式,在与原生地环境接近的地方“安家”,正式从试验大棚走向野外。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介绍,经过4年野外观测,回归的植株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大部分还萌发了3—7枝新株,8000株荷叶铁线蕨野外回归首获成功。

  接下来,万州区还将大力开展荷叶铁线蕨孢子繁殖试验,继续开展野化研究、探索野生植株的生长环境修复技术等,促进野生种群的自我快速恢复和发展。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计划今后5年内野外回归栽植数量达到2万株,10年内野外回归种植数量将超过10万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内容热线:13996277388​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