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潼南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以落实林长制为抓手,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生态廊道建设,有效筑牢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据了解,过去多年,潼南涪江两岸坡地、堡坎、崖壁、荒地(简称“坡坎崖”)随处可见。部分坡坎崖或杂草丛生,或土石裸露,逐渐成为废弃角落,大煞风景,也直接影响长江生态屏障建设成效。
为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滨江田园城市,潼南区近3年来共实施“建成区、园区及码头绿化美化”“生态示范林”等各类“小微”绿化28处,绿化面积达6800亩,惠及近25万人。
截至目前,潼南区累计完成营造林87.5万亩,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5.8万亩,公益林面积达到29.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41万立方米,近20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事故,全区森林治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科学绿化方面,潼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以国土“三调”数据为基础,适度拓展园地、坡地,充分利用城市消极空间、园区码头零星空地、斑块节点空地等地块,科学选取绿化用地地块28个,实行落地上图精准化管理,扩大全区绿化美化空间300亩,还科学采用高低错落、林分互补排列配置,混交植种一批阔叶林、灌木林、彩叶林,构建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
在质量可持续发展方面,潼南区绿委会牵头,统筹区城管、城投集团、工投集团、教育和林业等单位,整合市级、区级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专项用于涪江两岸28处“建成区、园区及码头绿化”“生态示范林”建设,同时探索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造林管护新模式,积极引导8家经营主体投资3800万元参与建设,保障投入应到尽到。
新常态建设方面,潼南区将“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成效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激励评价指标体系,落实120名林长、151名网格护林员,实现监管全覆盖。区级领导也率先垂范,全区200余家行政事业单位、学校、医院、企业和23个镇街主动尽责,带动参与人数达68.08万余人次,义务植树398.74万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90%以上,“云端”植树、“码上”尽责成为建成区绿化新常态。(文 陶春红)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