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渝”见大运 | 重庆“小青椒”上岗记:为外国代表团搭起沟通桥梁
距离成都大运会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7月23日晚上十点,范小婕忙完了一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回到大运村。
今年24岁的她,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的一名日语口译研究生,这次作为日本代表团随员,负责翻译工作。
“我们的志愿者工作时间一般是每天上午九点到晚上八点,实行轮换制。”范小婕告诉记者,自己主要负责竞赛方面的翻译工作,日本代表团做事比较严谨,所以需要辅助的事项还是比较多。
“大运村欢迎中心有一个咖啡机器人,日本代表团的副团长在抵达当天就去尝了一下,完了还向一旁欧洲代表团展示机器人做的咖啡。”范小婕说,像这样有趣温馨的故事,每天都在大运村发生。
在这样的世界级大赛当志愿者,范小婕已经期待很久了。她说:“作为一名日语口译的研究生,能有这样的机会,很珍惜也很期待。”
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多语言志愿者团队的范小婕(左二)。
22岁的梁宜康同样来自川外,学的是商务英语,他的服务内容主要是为韩国代表团提供行政和语言支持,协助处理日常事务。
梁宜康今年本科毕业,已保送川外语言智能专业研究生,8月将前往石柱支教一年后再回来读研。“很开心在支教之前,能参与这么有意义的志愿服务。在这些天与代表团的交流中,我体会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也真正体会到了语言学以致用和帮助他人带来的幸福感。”
在他看来,成都大运会为世界青年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追求梦想的火热舞台。“我们川外的多语言青年志愿者将利用外语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成渝声音,为成渝地区双城发展聚智汇力。”
和范小婕、梁宜康一样,服务成都大运会的志愿者,共有2万名,来自35所高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青椒。
“青椒”谐音“青交”,他们就像一把把通往世界的钥匙,联系着一场盛会与一座城市,牵连着一群人与另一群人。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大运会带队老师周欣介绍,四川外国语大学是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在重庆招募的唯一一所多语言志愿者队伍高校,学校从15000余名同学中选拔了102名多语言志愿者,包含日语、德语等10个语种,将为成都大运会提供语言志愿服务。
这个夏天,他们将在成都大运会这个世界舞台上,开启与世界青年的交流,展露重庆人民耿直豪爽、热情好客的精神风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邱小雅/文 受访者/供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