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川渝文旅:从竞争走向竞合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将打造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亮点
长江上游生态文化旅游带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三带”之一。图为奉节县三峡之巅景区风光。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今年的西旅会上,四川馆吸引了大量观众观展。(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数读巴蜀文旅走廊“宝贝”>>>
8项世界遗产
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7个国家一级博物馆
14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个世界地质公园
1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5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5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重庆以“1+10+N”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今年以来,重庆按照“1+10+N”的工作思路,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向纵深推进:
1
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作为我市文化和旅游行业的“一号工程”、工作总抓手
10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程十项行动计划——
●培育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行动计划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智慧文旅建设行动计划
●文化艺术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行动计划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行动计划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文化交流与宣传推广行动计划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行动计划
●文化旅游保障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N
初步制定了130多项任务清单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7月5日,在重庆三峡之巅和四川达古冰川,一场跨越千里的“极限音乐会”刷屏网络,“艺”惊四座。
何捷、陈万等知名音乐家采用双向高清直播连线的方式,将《长江之歌》《我们巴蜀男儿汉》《早发白帝城》等经典乐曲的音符,“化”作川渝自然美、生态美、人文美、艺术美,呈现在亿万观众眼前,不仅探索了“文旅+演艺”融合发展路径,更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是一道必答题。
3年来,川渝两地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引领下,签订各层级合作协议100多份,成立联盟近30个。尤其是今年以来,两地加速推进14个重大在建文旅项目,完成投资超23.5亿元。“宽洪大量”“资足常乐”“七星揽月”“美石美刻”等一批川渝文旅组合高频互动,让游客应接不暇,令业界心生艳羡。
不过,文旅资源呈线性分布,大尺度、跨区域,“一体化发展与差异化竞争”“点状聚集与板块割裂”“行政壁垒与协同发展”等跨区域共建文旅走廊的全国乃至全球共性问题,仍需破解。
那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如何破壁克垒取得新突破?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做了调查。
快旅慢游 川渝年互访游客超1亿人次
放眼全球,跨区域建设文旅走廊并非新课题,美国66号公路、蓝岭风景道,欧洲环阿尔卑斯山旅游带等,都是经典案例。
“文旅走廊一般指拥有特殊文旅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过资源整合,可释放‘1+1>2’的正协同效应,是近年来国内外业界学术研究的热点和区域经济实践的亮点。”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张玉蓉认为,构建“快旅慢游”综合交旅融合运输体系,是走廊建设成败的关键。
近年来,川渝两地在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旅游交通是重要发力点——
陆上,路网更密、距离更短。郑渝高铁已通车运营,川渝两地与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地区时空距离大幅缩短;成渝中线高铁正加快建设,建成后成渝“双核”可实现50分钟通达;渝昆高铁(重庆段)、成达万高铁等项目正加快建设;川渝省际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达20条。
水上,航道更畅通、航运能级更高。除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外,川渝还加快推进涪江双江航电枢纽等航运项目建设,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国家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航道体系初步成型。
空中,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加快形成。四川达州机场已正式通航,重庆江北机场改扩建、四川乐山机场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翻开川渝旅游地图,一张日益密集的互联互通网络正在‘编织’成形,把川渝两地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时空距离迅速拉近。”市文旅委副主任秦定波称。
“我上午逛完成都春熙路,晚上就到重庆看夜景了。”7月9日晚,在南山一棵树观景平台看风景的成都游客张馨月对此深有体会。
当天,她乘坐成渝高铁“复兴号”列车,仅用1小时2分便从成都直达重庆,并且用“铁路e卡通”实现了高铁“公交化”,无须购票,刷二代身份证或扫e卡通乘车码即走。
川渝两地轨道上的“同城生活”还不仅如此。乘坐地铁时,张馨月掏出手机,打开“天府通”App轻轻一点,天府通乘车码“一秒变码”重庆公共交通乘车码,轻松实现了“双圈联动”下轨道交通的无缝换乘。
“现在去四川旅游就像同城游一样便捷。”前不久去逛第八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简称西旅会)的重庆市民,有同样的获得感。
作为此次西旅会的主宾省,四川携成都、自贡等16个市州参展,呈现了四川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以来的新成果、新亮点、新业态,吸引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
“以前逛展会不敢大量囤票,主要担心囤了票若没能成行,反而浪费。现在川渝两地往来如此方便,一个周末就可耍得舒舒服服,所以我这次一口气就订了成都多个游乐园的票,打算暑假带儿子去逐一打卡。”家住渝北区冉家坝的市民罗艳秋说。
“随着川渝两地‘快旅慢游’交通体系的构建,两地已互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每年互访游客超过1亿人次,为两地文旅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羽欣称。
优化布局 构建“双核三带七区多线”
除了旅游交通,如何破解线性旅游资源的地块割裂问题,让域内资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进而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又一题中要义。
目前,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有8项世界遗产、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7个国家一级博物馆、14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世界地质公园、1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5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可谓文物古迹众多,生态类型多样,旅游资源禀赋好、数量多、品质高。
如何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珠成链,以线带面,让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为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今年3月8日,在一艘从巫山驶向奉节的游轮上,川渝两地文旅部门主要负责人、企业家代表、行业专家第六次聚首,召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第六次联席会议。
在与会者充满巴蜀乡音的热烈讨论中,构建走廊“节点—轴线—域面”有机联动的空间格局,打造“双核、三带、七区、多线”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思路,更加明晰——
“双核”为重庆都市核、成都都市核。重庆都市核以重庆中心城区为核心,丰富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构建“两江四岸”文化旅游休闲核心区、中心城区文化旅游休闲集聚圈、主城新区旅游休闲和乡村旅游发展区,强化都市旅游集散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成都都市核以成都为核心,突出成都旅游都市型、国际化和综合性的特点,加快休闲消费提质扩容和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国际一流、全国领先的文商体旅融合发展优质产品,建设世界文创、旅游、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音乐、会展之都。
“三带”为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长江上游生态文化旅游带、成绵乐世界遗产精品旅游带。
“七区”为大峨眉—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古蜀文化与嘉陵山水休闲旅游协同发展区、石窟石刻艺术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区、大巴山生态休闲与高峡平湖旅游协同发展区、武陵山—乌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大华蓥—明月山红色旅游与绿色康养协同发展区、民俗文化与江河风光旅游协同发展区。
目前,川渝两地已签订各领域、各层级共100多项合作协议,成立各种文旅联盟近30个。尤其是今年以来,重庆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四川也将其视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总牵引,进一步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驶向快车道。
今年1—5月,重庆在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项目14个,其中,重庆单独实施的巫溪红池坝景区综合开发项目等7个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11.8443亿元;重庆联合四川共同实施的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7个重大项目,已完成投资11.7053亿元。
破壁克垒 打造世界知名文旅品牌
基于行政区划运行的“行政区经济”,往往追求本区域利益最大化,与旅游“行万里路”的流动性、跨区域性需求不符。因此,打破行政区划制约瓶颈,推动产业横向竞合和纵向延伸,实现协同发展和互利多赢,是跨区域文旅走廊建设的又一个“技术”难点。
打破行政壁垒共建走廊,需要有眼光、有胆识、有谋略,得承担“破”与“立”可能带来的成本,更要处理好改革的力度、角度、广度、深度等复杂问题。
川渝两地,有这个魄力和基础吗?答案是肯定的。
今年,川渝两地文旅部门项目化、清单化形成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涵盖9类28项重点任务。
其中,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创新改革试验区,探索文旅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模式是重要内容之一,并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文化旅游发展创新改革高地。
具体内容包括:
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拓展“川渝通办”覆盖范围,实行“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建立川渝两地共建文化和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案件协查协办和旅游联合应急救援机制;探索文化和旅游资源集聚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模式;建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带长制”;建立示范项目共创共建制度等。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文旅与金融合作、与科技融合;加强“智游天府”“惠游重庆”“渝快办·渝悦生活”平台共建共享;探索交通基础设施与沿线旅游资源一体化建设;建立共建共享的川渝文化和旅游智库,推行双向兼职等引才用才模式等。
创新巴蜀文化保护传承机制。联合打造巴蜀文艺精品,健全重大题材发布推介、重点项目评估论证、重点作品跟踪推进、优秀作品营销推广四大机制;加强川菜、川剧、蜀绣、夏布等非遗项目及火锅餐饮文化的保护合作;打通川渝两地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网络。
目前,我市依托“渝快办”网审平台,已将文化旅游领域75项许可事项纳入“全渝通办”、5项许可事项纳入“川渝通办”,更好满足了企业市内异地和川渝两地办事需求。
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通报2022年文化和旅游市场政务服务“好差评”结果及优秀典型案例:重庆为“非常满意率”较高地区,达到97.74%;重庆文化市场审批工作效率位居全国第一,平均审批时长3.5天(同期全国时长为12.1天)。
“众行者远,远行者恒。川渝两地携手从竞争走向竞合、共赢,必将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秦定波说。
关起巫山峡,巴蜀是一家。羽欣表示,四川将继续深化与重庆交流合作,聚焦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突出联合共建、强化产业协同、共促一体发展,努力实现川渝两地文旅资源优势互补、共拓渠道,着力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亮点和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品牌。(记者 韩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