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持续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保
2022-05-26 09:19:06来源:重庆日报编辑:胡明珠责编:胡晓萌

  原标题:2022年明确6个方面32项重点任务 川渝持续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保

  近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2022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印发。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今年,川渝将共同完成推进绿色转型、共治跨界污染等6个方面32项重点任务,持续深化生态共建环境共保。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2021年,川渝两地联合编制了“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生态基底研究报告和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制定嘉陵江、沱江等跨省市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分解落实方案,完成长江、嘉陵江等5江重庆境内河道划界和460个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此外,川渝两地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无废城市”共建;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实施方案》,共推绿色发展,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路径。

  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

  共推绿色转型

  “今年,川渝地区要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们将通过实施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和能源结构绿色优化‘双轮驱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

  在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上,2022年,重庆、成都将发挥“双核引领”作用,推进“绿色制造”。两省市将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推进传统产业清洁生产改造;联动打造双城经济圈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和绿色工程研究中心,推动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应用;落实川渝两地“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并加强应用,引导产业科学合理布局。

  在促进能源结构绿色优化上,川渝将创建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清洁能源沿江走廊。同时,严格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持续淘汰煤电落后产能,推动煤电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

  《要点》还提出,2022年,川渝要开展绿色发展试验示范,推动万州及渝东北地区探索三峡绿色发展新模式,走出整体保护与局部开发平衡互促新路径;深化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推进四川天府新区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先行先试。

  筑牢生态屏障

  共治跨界污染

  今年,川渝将推进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为主体,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的江河水系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结合“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林业重点项目,提升森林数量和质量;强化重庆中心城区“四山”保护提升,推动四川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

  《要点》还提出推动毗邻地区启动第一轮生物多样性调查,推动城口大巴山崖柏扩繁基地建设、四川金阳丝毛鸡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区)建设以及在重庆荣昌建立国家重点区域畜禽基因库。

  在共治跨界污染上,两地聚焦水、大气、土壤等领域持续强化联防联控联治。“我们将协同推进跨界水环境治理,实施涪江、铜钵河、濑溪河等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治理和联防联治,共同推动创建琼江示范河流;共建共享毗邻地区城市和建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上,川渝将完成“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重大科技专项研究,深化毗邻地区重污染天气共同应对机制;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管理,协同开展水泥等行业错峰生产,严控工业“两高”项目;强化移动源和扬尘源联合治理。

  在土壤污染协同治理和固体废物联动监管方面,川渝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咨询共享专家库;共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共享。

  齐抓风险管控

  共商环境管理

  《要点》提出,两地将联合防范区域环境风险,落实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强化毗邻地市区县联合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推进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建设;加强尾矿库环境监管,协调推进辐射安全管理等。

  “我们将落实川渝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协调联动合作机制,对群众关注热切的跨区域、跨流域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同时督察、同步交办、同标准整改。”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

  今年,两地将落实川渝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协调联动合作机制,常态化共同发现问题、一体交办问题、一体整改问题,实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互享互通;加强立法司法保护协作,协同推动地方性法规制修订,深入开展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等,共商环境管理。(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内容热线:13996277388​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