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 引领城市发展格局
10月12日召开的全市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要求,提速构建“米”字型高铁网、城市轨道交通网、城际铁路网、市域铁路网,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轨快线)、城市轨道“四网融合”,着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
重庆,正通过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引领城市发展格局。
为何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
轨道交通建设是拉动要素流动的必要条件,“建轨道就是建城市”成为各方共识
近年来,许多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遭遇交通拥堵等问题,重庆也不例外。如何破局?我市科学谋划,精准施策——
2019年2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实施方案》。
2020年5月,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要求,大力推进主城都市区内部各区互联互通,打造“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
今年2月,《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科学规划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
今年5月公示的《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建设现代化的主城都市区,规划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
……
为何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
不少专家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区域发展进入一体化时代,以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展,进而以城市群带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在此背景下,激烈的竞争不在域内城市之间,而是城市群或都市圈之间——围绕人才、资金、产业链、供应链等发展要素展开角逐。
“如果说都市圈的发展核心是要素的流动与优化分配,轨道交通建设就是拉动要素流动的必要条件。”市住房城乡建委负责人介绍,放眼全球,“建轨道就是建城市”成为各方共识。
比如,日本东京都市圈有个“二八定律”,即占总里程20%的轨道交通,承载了80%的交通需求。随着人口不断涌入,安全、绿色、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成为东京、巴黎等知名城市缓解“大城市病”、改变发展格局的共同选择。
重庆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意义并不局限于城市之间交通的互通、要素的流动。市住房城乡建委负责人表示,“轨道上的都市区”建设带来的“虹吸效应”,为主城都市区建成全市产业升级引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改革开放试验田、高品质生活宜居区提供必要的交通保障,对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轨道上的都市区”建设体量有多大?
包括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2035年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约6059公里
“轨道上的都市区”建设体量有多大?将给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据了解,“轨道上的都市区”建设范围包括中心城区9个区和主城新区12个区(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包含了中部历史母城、东部生态之城、西部科学之城、南部人文之城、北部智慧之城,是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金融中心,面积2.87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2027万人、经济总量1.8万亿元(2020年),构成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载体。
市住房城乡建委负责人介绍,未来我市将强化轨道交通对西部科学城、东部生态城等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域及主城新区重点城市的服务保障,以“轨道上的都市区”建设推动璧山、江津、长寿、南川率先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形成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中心城区功能向外扩散的重要传接点;有力提升涪陵、永川、合川、綦江—万盛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形成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中心城区功能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传递的战略支点;有力推进荣昌、铜梁、大足、潼南立足自身优势加快特色发展,发挥连接城乡、联动周边的桥头堡作用。
不仅如此,“轨道上的都市区”建设还将拓展市民活动半径,让每个市民从中受益。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轨道交通规模达到2800公里。到2035年,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约6059公里,通过“四网融合”,实现主城都市区一小时轨道全覆盖。
据测算,“轨道上的都市区”建成后,中心城区以高频次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实现轨道站点20分钟步行范围内居住人口及就业岗位覆盖率达到8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比例不低于65%。
四个同城化先行区以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为主,实现人的便捷通勤,与中心城区重要枢纽、节点及周边城市30分钟通达,率先融入中心城区。
四个支点城市以高速铁路、市域(郊)铁路、干线货运等为主,串联城市和各类园区促进货物要素高效低成本绿色流通。实现与中心城区重要枢纽及节点45分钟通达,与周边城市30分钟互联互通,物流30分钟覆盖周边各类园区。
四个桥头堡城市以高速铁路、市域(郊)铁路为主,畅通与中心城区、周边支点城市以及桥头堡城市之间联系。实现与中心城区重要枢纽及节点1小时通达,与周边城市30分钟互联互通,促进抱团发展,带动毗邻地区发展。
对市民而言,中心城区至主城新区的交通出行,将由公路为主转移至轨道交通出行为主,主城都市区出行轨道平均在途时间不超过40分钟。此外,通过TOD(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开发形成围绕轨道站点的“一日生活圈”,使轨道交通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期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怎样?
力争9号线二期、江跳线、4号线二期明年通车,将开工27号线等项目
对于“轨道上的都市区”建设带来的福利,许多市民充满期待。
家住江津区几江街道的市民董婷喜欢逛观音桥商圈,但是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到中心城区购物时经常遭遇的“人在囧途”让她感觉“脑壳痛”。“有时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硬是被堵成两个多小时。”她感叹。
明年,随着市郊铁路(轨道交通延长线)跳磴至江津线(简称江跳线)建成通车,董婷的烦恼将不复存在。作为江津区连接中心城区的一条便捷、快速市郊铁路,江跳线开通运营后,江津区市民30分钟便可抵达中心城区。
今年国庆期间,在中心城区读大学的铜梁市民王韩宇回家时,看见璧铜线铜梁站施工现场车辆穿梭的场景,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璧铜线开通运营后,铜梁到璧山不到半小时,到时可以约中心城区的朋友一起吃火锅了。”
让人高兴的不仅是江跳线、璧铜线,在“四网融合”背景下,“轨道上的都市区”建设不仅给市民带来交通出行的“加速度”,也将大幅提升他们的获得感。
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重庆已拥有基础骨架。目前,主城都市区建成铁路干线覆盖主城新区12个城市中的11个(铜梁暂未开通铁路),加上在建的渝昆、渝湘、渝万高铁及成渝中线高铁等,将实现主城都市区城市铁路全覆盖;已建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8条370公里,在建线路13条263公里,中心城区“环+放射型”运营网络已基本形成,通达中心城区各大城市组团,覆盖机场、高铁站、综合枢纽、各大商圈等重要功能节点,1号线“尖璧段”通车实现主城新区轨道交通零的突破。
更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将陆续开工或投用——明年春节前后,9号线一期32公里线路将建成通车;2022年,力争9号线二期、江跳线、4号线二期共68公里线路建成通车。届时,我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470公里。
此外,我市还将开工建设27号线、17号线一期和7号线一期工程,实现第四期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进一步支撑城市空间向外拓展。
不仅如此,“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建设,也将成为重庆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的一个重头戏。重庆将预留相关城轨快线延伸至泸州、广安、遂宁等周边毗邻城市条件,并支撑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等建设,助推川渝中部崛起,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重庆日报记者 廖雪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