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 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2021-01-04 09:08:07来源: 重庆日报编辑: 付意菲责编: 冯钰颖

  原标题:坚持绿色发展 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巫山构建可持续生态产业体系

坚持绿色发展 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2020年12月24日,长江巫山段,清漂队正前往作业区域。

坚持绿色发展 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2020年12月24日,巫山县曲尺乡,村民正在采摘纽荷尔脐橙。

坚持绿色发展 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2020年12月24日,长江巫山段培石断面,巫山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正在取水样检测。

  核心提示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门户”之称的巫山,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

  近年来,巫山始终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可持续生态产业体系,建好守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守护三峡库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关键词

  水质监测

  培石断面数据真实反映长江干流出境水质状况

  “水医生”:让每滴江水水质有据可查

  2020年12月24日清晨,巫山十二峰在云雾中飘渺,火红的朝阳穿过云雾,洒落巫峡一片金黄。

  江边码头上,巫山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魏嵬和几名同事,带着采样和监测仪器,登上环境监测船,前往长江重庆与湖北交界的水域。

  每个月的上、中、下旬,这支监测队伍都会定期前往长江重庆与湖北交界水域及大宁河、抱龙河等长江支流,对水体进行“体检”,风雨无阻。

  他们守护着三峡库区的水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水医生”,“确保每一滴长江水水质有据可查”是他们的心愿。

  “一般早上8点出发,来回在江上一颠簸就是半天。遇到突发情况,得在船上耗到大半夜,都习惯了。”在江面颠簸了近1小时后,监测船到达长江巫山培石断面。

  打水、采样、分装、记录……在颠簸的船尾,一个个环节的作业有条不紊。看似简单的取样,其实也大有讲究,比如表层水采样深度应该在0.5米。在这江面上,魏嵬已从事了10余年的采样监测工作,经验让他在第一时间就能准确采到水样。

  水样采好后,需要对其精细分装并贴上标签,标签上标明监测项目、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人等信息,再将水样送回岸上的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

  “长江巫山段的培石断面紧邻重庆和湖北交界处,是重庆长江干流出境水水质国家考核断面,其监测数据真实客观地反映重庆长江干流出境水质状况。”魏嵬介绍。

  培石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在2018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通过网络发送到数据平台,监测人员可以通过手机连接平台,实时查询。

  既然有了自动监测站,为什么还要进行人工采样监测呢?

  “国家通过第三方公司采样监测对重庆进行考核,并与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进行比对。”魏嵬介绍,如果比对数据出现偏差,就需要与重庆的人工采样监测数据进行三方比对,“除了给国家考核提供参考外,作为长江干流在重庆境内的最后一个水质监测断面,我们的监测结果,能够为全市的水环境治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魏嵬和同事们完成采样监测时,时间已临近正午,阳光温热,巫峡如画,长江浩荡东出,清亮如镜。

  关键词 长江清漂

  最大面积360平方公里!这50人“管”得宽

  “守好库区清漂重庆最后一道防线”

  2020年12月23日,巫山神女峰下,长江如黛、巫峡如画。

  不时有货轮驶过江面,引浪花拍岸。

  风景虽好,驾驶着小船在巫峡口长江岸线清漂的张兵却无心看风景,“大船经过时浪急,我们要时刻提防被浪顶翻。”

  既要随时提防大浪涌来,又要搜寻江面和江岸垃圾,即使顶着凛冽的江风,张兵依旧脸颊淌汗。

  “现在是蓄水期,江面上垃圾少,主要集中在江岸附近的水面上,大型机械清漂船帮不上忙,只能靠人工一点一点打捞。”身着救生衣,手持清漂网,张兵重复着伸网、下网、拦截、提起的动作,将垃圾一一打捞上船。

  清漂12年,身为巫山城市管理局清漂队一员的张兵,已算不清自己在长江巫山段干流及支流究竟打捞了多少漂浮物,但有一点他很清楚,“我没得好多文化,可我晓得不能让一丁点垃圾流出重庆。”

  巫山,是重庆三峡库区清漂的最后一道防线,境内有长江干流和支流水域岸线总长183.45公里,175米蓄水期间水域面积达到360平方公里。

  为保证清漂不留死角,不让江面垃圾“溜”出重庆,巫山除了配置4艘机械清漂船外,更陆续在长江大桥、龙门大桥、清漂码头、曲尺、青石等10处安装了360度旋转的“全球眼”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境内漂浮垃圾及消落区垃圾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早清理。

  为了确保这360平方公里的水域水清岸洁,巫山共有50名清漂队员每天在忙碌着。

  每年,他们要出动清漂船只3000余艘次、作业人员9000余人次,清理转运处置干支流水域垃圾2.8万余吨。

  “最难的是汛期,垃圾多的时候每天有近300吨。”巫山城市管理局清漂队副队长葛亮记得,2020年6月的一天,由于大宁河上游普降暴雨,暴涨的河水裹挟着无数垃圾涌入大宁河小三峡,在小三峡一处河面上形成了厚达60余厘米、宽约100米、长近1公里的垃圾漂浮带,“人都能在上面走路。”

  为了清理这些垃圾,清漂队4艘机械清漂船和10艘人工清漂船全员出动,加班加点,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所有垃圾清理完。

  汛期清漂不仅垃圾多,湍急的江水和突如其来的大风,也让清漂过程中险象环生。

  张兵记得,2014年的一天,自己和爱人李东燕正在巫峡口清漂,江面忽起大风。

  “风来得太急,船身大幅倾斜,感觉马上要翻了。”所幸驾船的李东燕凭借丰富的经验,稳住了船身。当时,正站在船头打捞漂浮物的张兵一个趔趄,眼看着就要掉进江里。眼疾手快的他立即用手中的清漂网撑住船沿,才没有摔进江中。

  “常年漂在江上,谁没遇到过几次这样的事情?”张兵笑着说道。

  关键词 生态产业

  发展纽荷尔、脆李种植业,年人均纯收入1.6万元

  生态治理绿江岸 曲尺山上花果香

  近段时间,倏忽而至的寒潮,已为巫山带来了几场大雪。

  2020年12月23日这天,巫山却天气晴好,午后的阳光温暖着曲尺乡权发村马道子上采摘纽荷尔脐橙的村民。

  马道子因古时经此地的骡马古道而得名,骡马古道连通着山下长江畔的曲尺码头。曲尺码头曾是周边山区最重要的货运码头,随着公路通达四方而从盛极一时走向没落,三峡大坝蓄水致水位上涨后,更是彻底淹没于滔滔江水之下。

  长江边的曲尺乡,有6000多人就地后靠安置,占全乡人口的三分之一。

  高山深谷、土地贫瘠,搬迁后的村民面对的是严苛的自然环境,但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在荒山上开垦田地。

  “前些年,只要人能站的地方,都要种点东西,苞谷、洋芋、红苕都行。”曲尺乡乡长贾继猛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贫瘠的土地仅能为辛劳的人们提供温饱,连年的耕作反而加剧了水土流失,“一落雨,土就冲到江里面了,还滑坡,危险得很。”

  缺少植被覆盖,水土流失更加剧了当地的石漠化趋势,村民的生存环境恶劣。

  如今,虽是冬日,但站在马道子上远眺,曲尺乡满目葱茏,漫山遍野挂满枝头的纽荷尔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这一切,与贾继猛描述的景象有着天壤之别。

  改变,始于十几年前。

  为让农民增收致富,又为了控制长江两岸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曲尺乡抓住国家对三峡库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石漠化治理两大机遇,全乡干部群众见缝插针复垦荒地,大建梯田,创办果园,大力发展水果产业。

  “我们家2014年开始种纽荷尔,种了十几亩,2017年开始挂果。”46岁的李吉琼是村里的贫困户,除了纽荷尔,她和丈夫罗付明还种植了10亩脆李,“脆李收入有10万元,预计纽荷尔还能收入3万多元。”

  如今,靠着种植纽荷尔和脆李,李吉琼和罗付明不仅让两个正在读研究生的儿子衣食无忧,还在原来居住的平房上加盖了一层,“前几年因为娃儿读书,还欠着10万元的外债,现在很快就能还完了。”

  贾继猛介绍,截至目前,曲尺全乡种植纽荷尔1.5万亩、年产值1.2亿元,种植脆李两万亩、年产值2.4亿元,全乡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6万元。

  不仅如此,每年的三四月份,曲尺漫山遍野李花如雪,游人如织,正是刘禹锡诗中所写“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的美丽景致。

  “受疫情影响,已经在曲尺举办了两届的中国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今年停办了。”贾继猛说,但在李花盛开时节,依然有不少人到曲尺赏花游玩,“曲尺全乡现在有农家乐100多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各项配套设施也日臻完善。”(文/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图/重庆日报记者 龙帆)

  数读·国考断面>>>

  ■长江巫山段的培石断面紧邻重庆和湖北交界处,是重庆长江干流出境水水质国家考核断面,其监测数据真实客观地反映长江干流出境水质状况。

  培石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和氨氮等9项指标。其中前5个项目每1个小时出一次数据,后4项指标每4个小时出一次数据。

  巫山清漂>>>

  ■巫山是重庆三峡库区清漂“最后一道防线”,境内有长江干流和支流水域岸线总长183.45公里,175米蓄水期间水域面积达360平方公里。

  ■每年,巫山清漂队要出动清漂船只3000余艘次、作业人员9000余人次,清理转运处置干支流水域垃圾2.8万余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内容热线:13996277388​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