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八日,铜梁区安居镇,当地党员干部、少云民兵和应急救援队员一百多人不断地搬运沙袋,继续加固堤防上的防浪墙。记者 龙帆 实习生 孙泊远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2020年,战洪给重庆留下深深的印迹。
整个汛期,长江接连形成5次过境洪峰,嘉陵江形成两次过境洪峰。特别是8月18日至20日,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嘉陵江2020年第2号洪水相继通过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这次我市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造成潼南、铜梁、合川、永川、江津及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共15个区县26.32万人受灾。
洪水肆虐,所过之处,道路被淹,桥梁被毁,农田受损,工厂停产,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但是,洪水没有击垮这座英雄的城市!
在艰苦卓绝的抗洪斗争中,党中央对防汛救灾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导防汛工作,李克强总理专程来渝考察指导,为我们战胜洪水注入了强大动力。
全市干部群众不分你我,众志成城,全力投入抗洪抢险工作。
“洪水不退、我们不撤!”“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奋勇身姿,扛起抗击洪灾的脊梁。
当洪水消退,重庆坚守住了“零死亡”目标,交出了抗洪抢险的硬核答卷!
恢复重建中,重庆人民不等不靠,用勤劳的双手迅速恢复生产生活,努力把损失抢回来,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回首抗击历史特大洪水的经历,每一个亲历者不无豪迈地说,重庆人民雄起了的。
同心协力
党旗在抗洪一线高高飘扬
“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没辜负群众的信任!”12月18日,回忆起今夏抗击洪水的经历,南岸区消防救援支队弹子石消防站政治指导员唐浩翔自豪地说。
从8月18日开始,长江2020年5号洪水过境重庆中心城区,昔日繁华的南滨路沦为一片汪洋。这里,成了全市人民最揪心的抗洪前沿。
唐浩翔所在的南岸区消防救援支队就在这里前置备勤。他们携带救援器材、冲锋舟驻守江边,24小时枕戈待命,随时准备应急出动。
救援行动中,唐浩翔的手指被马蜂蜇伤来不及处理。等到把群众全部安全转移,他的手指已经肿大成一根红萝卜。
洪水就是命令!群众安危永远是第一位!
全市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紧急组织群众撤离,转移抢运群众财物,应急出动救援。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抗洪前线高高飘扬。至今,那一个个镜头仍让人泪目。
还记得今年綦江流域重庆段出现自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重庆发布了历史上首个洪水红色预警。为通知群众紧急疏散,社区干部用喇叭喊哑了嗓子,不得不用敲锣的方式来通知群众撤离。当天,綦江区21个街镇紧急疏散10万人,无一人因灾死亡;
还记得今年最大洪峰过境主城,不断上涨的洪水越过道道警戒线,沿江地段居民数度后撤。夜深人静时,一个个由社区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攻坚突击队挨家挨户紧急敲门,确保万无一失;
还记得洪水退却,南滨路上各路人马红旗招展,他们是党员干部、志愿者,还有退役军人,清淤、消杀、搬运、修理。社区群众吴婆婆说,洪峰过境时,看到社区党员干部在楼栋和下河路口拉起警戒线日夜坚守,风餐露宿,自己好几次感动得落泪。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两江四岸核心区在最短的时间恢复了照明,重现生机……
网民“留真”说,大洪水让我们看到了党员干部的主心骨作用,人民更加信任党,也更加热爱党。
科学抗洪
重庆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
今年抗洪中,根据重庆发布的首个洪水红色预警,綦江区紧急转移了10万人,无一人伤亡。东溪水文站站长尹章文回忆起那一刻,仍然记忆犹新。
6月22日凌晨2点,刚刚睡着的尹章文被窗外的雨声惊醒。
“那声音像一颗颗小石子砸在窗台上,啪啪啪地响。”尹章文翻身起床,立即用内网连接电脑上的“重庆水情应用系统”,他发现其他水文站的水位仍在不停上涨。
此后,尹章文每隔半小时做一次信息记录。上午9点,水位达到284.19米,突破283.59米警戒线,而且洪水淹过了测井房的水泥柱。尹章文立即将情况向市水文监测总站报告。
2020年6月22日11时50分,重庆发布了首个洪水红色预警!当天,綦江区紧急转移了10万人,无一人伤亡。
抗击暴雨洪灾,除了人力组织,更要科技抗洪、科学抗洪。
据统计,整个汛期,仅市水利局发布水情预警36次,启动洪水防御应急响应10次。
精准的预测及时的预警,加上有序撤离,确保了万无一失。数字显示,长江第5号洪峰来袭,全市15个区县紧急避险群众达25.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3.27万人,无一人伤亡。
“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做好周边省、重庆市和各区县间的水情信息共享,强化监测预警,为全市科学决策和群众转移避险提供了依据。”市水利局水文与防御处处长宋刚勇表示。
汛期以来,重庆与四川、贵州等周边省份联合调度水库,拦蓄洪水超100亿立方米,最大限度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特别是在应对长江和嘉陵江短期内接连发生4号、5号和1号、2号编号洪水,重庆协同四川省联合调度长江上游水库群,拦蓄洪水近60亿立方米,为长江寸滩站削减了135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
如果未开展联合调度,过境洪水淹没损失将成倍增加,转移人口增加近30万人。宋刚勇说,也正是一次次及时准确的预报预警,科学的联合调度水库,重庆打好了“先手牌”,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
精准预测预警,背后有科技支撑。今年抗洪抢险中,不少科技产品“大展身手”。
市气象局以智能探测“天枢”系统、智能预报“天资”系统、智慧服务“知天”系统、智慧防灾“御天”系统为核心的智慧气象“四天”系统,筑牢了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入汛以来,重庆市自然资源安全调度信息系统24小时在线监测全市地灾点,并利用降雨预报和实况数据,叠加地灾隐患点分布数据和地灾易发分区图,通过大数据算法模型,提供区域风险预警。
与此同时,全市应急体系也经受考验。
在嘉陵江2号洪水过境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调度沙坪坝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沙坪坝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在磁器口街道建立现场指挥部,指挥应急队员、街道工作人员、民间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协同抗洪。
彼时,新组建的市应急管理局挂牌不到一年,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刚刚形成。此前,防汛救灾都由市水利局负责到底。
现在,在市减灾委的统一部署下,市应急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等成员单位都参与进来。其中,专业的预警主要由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发布,综合的预警和应急响应由市应急局发布;市应急局主要负责调度救援队伍,各成员单位和区县应急队伍配合调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面对洪水,全市应急体系统一指挥、快速灵活,表现出机制顺、职责明、力量足,应急部门与区县政府形成了合力。目前,全市已建立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行政管理体系,纵向即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居、网格的综合应急“五级网络”;横向即市、区县各行业部门安全生产、灾害防治内设机构全覆盖。战洪,是检验,更是提升。
自强不息
恢复重建高效有序
12月22日下午,全国记协“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团第二组成员来到磁器口古镇。江风习习,古镇人流如织,街上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小吃店前排起了长龙。
巡讲团成员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在几个月前,磁器口古镇还是洪水中的“孤岛”,靠近江边地段的400余家商铺及民居被淹。“没想到,这么快这里就恢复了往日的活力!”有成员不禁感叹。
现在,磁器口古镇九成多的受灾商铺已恢复正常营业,“陈麻花”店就是其中之一。店主杨学武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洪水过境时李克强总理光顾了他的门店,还亲自给他打气。
“总理拿了100元买麻花,由于商店没营业我们都没准备好零钱找他。”杨学武还记得,总理离开时告诉他,磁器口是个名地方,疫情过后,洪灾过后,这里会更加兴旺。
总理的话激励了杨学武,事后他立即组织清淤,重新装饰了门店,并于9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重振旗鼓的过程中,沙坪坝区政府给了杨学武税收优惠政策,还推荐他参加各种食品展会扩大销路,这让他更是信心倍增。
国庆节期间,杨学武推出了新的麻花产品,包装更精美,口感更细腻。同时,杨学武还与餐饮企业合作,开发出系列“麻花菜品”:麻花炖肉、麻花辣子鸡……许多外地旅客试吃了后连连叫好,纷纷下单。
如今,总理的祝福变成了现实。国庆节后,“陈麻花”店每个月的收入9000元左右,比8月份增长了近50%。杨学武颇有心得地说,遇到灾害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重树信心,踏实肯干。
在潼南桂林街道双坝社区,可以看到成片的蔬菜大棚,正在摘菜的农民脸上露出喜气。今夏,这里遭遇两次洪峰过境,造成上万亩农作物受灾。
洪水退去后,潼南区蔬菜基地迅速开展生产自救,出动人员、机械翻耕土地、拆除大棚、重新播种。为尽快把双坝蔬菜基地受损的土地整治出来,采取“人休息设备不停”的工作方式,抢工期抓进度。目前,蔬菜基地已经完成重建,满栽满种。
在恢复重建中,全市人民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克服抗洪疲劳心理,马不停蹄地投入恢复生产生活的清淤战、消杀战、保供战。
清淤战中,除了市政、环卫、消防等部门,还有民兵、志愿者、群众。
保供战中,全市道路、交通、电力、通讯、供水、路灯、物业等部门各司其职,在最短的时间内,道路通了,路灯亮了,居民水电气供应恢复了。
9月9日,离5号洪水过去仅仅20天,全市30个受洪灾影响小区内部供电全部恢复。又20天,9月28日晚,解放碑、洪崖洞、江北嘴、来福士等地标建筑亮灯,两江四岸璀璨如初,仿佛是在致敬英雄般的重庆市民!(重庆日报记者 崔曜 周松)
数读抗洪>>>
长江2020年第5号和嘉陵江2020年第2号洪水过境导致潼南、铜梁、合川、永川、江津和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等15个区县26.32万人受灾,紧急避险25.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3.27万人
长江2020年第5号和嘉陵江2020年第2号洪水过境淹没商铺2.37万间、企事业单位及经营性市场860个、临江道路320条、桥梁148座、车库194个、车位4.2万个、机动车663辆、码头车站70个、滨江公园广场84个,倒损房屋4095间,农作物受灾面积8636公顷(含农田果园6958公顷、绝收1421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4.5亿元
从4月1日起,全市水利系统较常年提前一个月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水库、河流和山洪易发区水雨情监测预报预警,编报水旱灾害防御专报33期、重要水情专报172期、短信50万余条,发布水情预警36次,启动洪水防御应急响应10次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