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2020-12-08 09:21:07来源: 重庆日报编辑: 付意菲责编: 冯钰颖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航拍缙云山。(本报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秦廷富\视觉重庆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强调,要着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十四五”时期,重庆应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本报邀请了相关市级部门、区县负责人参加重报圆桌会,谈谈他们的看法。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辛世杰:

  争取到二○二五年

  重庆“蓝天目标”稳定达三百二十天以上

  重庆日报:如何统筹资源、环境、生态协同发展,推进重庆“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辛世杰: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新时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重庆建设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必须统筹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精准聚焦、协同发展,资源、环保、林业等部门应主动参与、齐抓共管。

  一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实施“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科学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市自然保护地“一张图”和信息化监管系统。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机制,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着力开展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建立重要山体保护名录,加强河湖湿地保护,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强化岩溶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退化区域治理修复。

  二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治理,着力防控环境风险,争取到2025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达到320天以上,PM2.5实现稳定达标,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重庆。

  三要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和污染治理技术升级,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加强节能、节地、节水,落实能效领跑者制度,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稳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大力推动天然气、页岩气安全有序开发利用。有序推进污泥、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等资源再生利用,积极培育发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推动全市和重点行业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积极开展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立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三大类产品的价值实现体系。

  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沈晓钟:

  “横向”扩绿增域 “纵向”提量增收

  持续增加城乡生态产品供给

  重庆日报:如何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沈晓钟:第一,要坚持保护与修复并重、增加数量与提升质量效益并举,既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调整拓展国土绿化空间,增加林业用地和森林面积,实现“横向”扩绿增域;又注重科学、多措并举提升森林产出效能,增加绿化总量,提升质量和效益,实现“纵向”提量增收。

  第二,要科学编制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切实把党中央关于林业生态建设的决策部署转化为规划思路、政策举措和工作成果。统筹重点区域建设修复和全域科学保护利用,大力推进林草资源保护监管、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灾害综合治理等重点任务,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重点工程,推动大山大川、大江大河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生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

  第三,要积极争取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协调沿江11省市共商,创造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政策环境,构建较为完备的中央到区域、区域内省市间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全市生态价值当量持续增加和生态环境持续变好,使生态服务权得到价值体现,促进林地资源有效增值,为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四,要持续推进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机制,让全市生态保护修复的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让森林覆盖率指标始终界定为约束指标,国土绿化事业始终界定为属地责任,推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细落实。

  第五,要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上下真功、实功、硬功,大力推进城市和乡村生态质量提升,持续增加城乡生态产品供给,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发展森林人家,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作为保障部门、基础部门,全市林业系统要站在全市“一盘棋”的高度审视林业改革发展,既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拉好车、当好主角,也要不遗余力投身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国之大者”、民之关切和民生优先领域,推好车、当好配角。积极融入“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深化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品质,为打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贡献林业力量。

  丰都县委书记徐世国:

  优化生态空间 创新生态产品

  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重庆日报:如何拓宽生态系统功能,创新生态产品形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兼具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生态产品,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徐世国:丰都具有好山好水的自然基础,生态资源是丰都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丰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我们将以“生态+”的理念谋划发展、“+生态”的思路发展产业,着力优化生态空间、拓展生态功能、丰富生态产品、提升多元效益。

  一是以“一心两极三带”优化生态空间、规范产业布局,实现保护与发展并重。聚焦“一心”,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立足“两极”,打造以南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雪玉山乡村旅游为重点的南部生态旅游增长极,以经果林、原料林为重点的北部生态农业增长极;着眼“三带”,打造沿长江生态安全屏障区、渠(碧)溪河生态农业示范区、龙河生态旅游观光区。

  二是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创新生态产品、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共赢。依托海拔1000米以上可供开发的高山旅游资源占全市10%以上的优势,推动南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扩容提质打造厢坝国际旅游度假小镇,共建涪丰武大武陵山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市度假康养基地;依托7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牛、鸡、猪为重点的畜禽养殖业,促进农业“接二连三”,打造全市绿色畜禽养殖基地、食品加工基地;依托占全市四分之一的风电资源、重庆最大的东方希望热电联产项目、重庆第2座抽水蓄能电站栗子湾抽水蓄能项目等资源,打造全市清洁能源基地、绿色工业基地;依托发展30万亩榨菜、15万亩红心柚、10万亩花椒、10万亩柑橘等经果林,加速林业经济产业化步伐,到2025年林业经济总产值达50亿元。

  三是自觉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全面构建清单明确、依单督责、照单考责“压责”机制,上下游、左右岸、区县间“共治”机制,政府、企业、个人“共管”机制,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面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和沿江工业园区1公里、5公里管控政策。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制度,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项目,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制度。持续管护好136.9万亩公益林,加大双桂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河国家湿地公园等7个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力度,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永存。(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内容热线:13996277388​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