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打通“致富主干道” 消费扶贫接力“最后一公里”
2020-09-09 09:13:17来源: 重庆日报编辑: 付意菲责编: 冯钰颖

产业扶贫打通“致富主干道” 消费扶贫接力“最后一公里”

八月八日,两江新区礼嘉街道,居民们正在挑选来自彭水的农产品。当日,“对口帮扶助脱贫 两江携手奔小康”彭水扶贫产品推介活动举行。首席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羊角豆干、武隆苕粉、仙女红茶、浩口杨梅、和顺土鸡……9月3日,2020重庆消费扶贫月启动仪式暨扶贫产品展销会在武隆区举行。数十名网络主播在临时搭建的直播间里卖力吆喝,助力消费扶贫。

  两天后,万盛经开区消费扶贫月暨黑山谷猕猴桃采摘丰收节在黑山镇开幕,25家自驾俱乐部、车友会组织的200台私家车以及来自旅行社的800余名游客,走进黑山镇住宿、旅游、餐饮、购买猕猴桃等,当日就拉动消费约30万元。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收官阶段,消费扶贫逐渐“升温”。作为产业扶贫的“下半篇文章”,消费扶贫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市场,今年以来我市通过打造线上专区、布点消费扶贫智能专柜、商超对接、直播带货等方式,累计销售扶贫产品35.1亿元。下一步,我市将加大消费扶贫力度,以此推动长效脱贫。

  扶贫主导产业逐渐进入收获期

  如何把农产品卖出去成关键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大力发展小规模、多品种、原生态、高品质的扶贫产业。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投入近200亿元,发展了以300万亩柑橘、158万亩榨菜、111万亩李子、80万亩油茶等为代表的188个扶贫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到户46.7万户、贫困户覆盖率90%。

  随着这些扶贫主导产业逐渐进入收获期,如何把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让贫困群众的收入稳步增长,成为了长效脱贫的关键。

  “消费扶贫是一条由生产、流通到销售、消费组成的长链条,扶贫是目的,消费是手段。一方面消费者不容易买到品质优良、绿色的农产品;另一方面,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远、交通物流不便、网络不畅,致使许多农产品堆积在原产地,从而阻碍了消费扶贫目标的实现。”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脱贫攻坚中长期靠产业,但如果不能把农产品变现,发展再多的产业都等于零,反而会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这一点尤为明显。

  春季都是奉节脐橙的销售旺季,但受疫情影响,今年奉节脐橙种植大镇安坪镇的脐橙一度滞销,价格也较往年有所回落。

  长寿血橙也是如此。长寿湖镇响塘村一组贫困户杨淑英以血橙销售为主要收入,往年果子成熟时,天南海北的批发商“不请自来”,将血橙收购一空。而今年,血橙挂满枝头,甚至有些熟得早的已经掉落烂在地里,买主却迟迟不现身。

  “疫情影响是一方面原因,关键是如何把这些市场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扶上马送一程’,让它们不至于在严苛的市场竞争中掉队,从而发挥长效脱贫主导产业的作用,这才是最紧要的。”该负责人表示。

  政府倡导+市场参与

  双轮驱动缺一不可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中央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工作——今年2月14日,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通知》,以此为遵循,我市加紧部署相关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消费扶贫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重庆市扶贫产品认定管理试行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重点任务16项,形成了部门协同、区县主体、社会参与的格局。

  二是加强产品认定。今年以来,全市已认定扶贫产品6300多个、供应商2400多家,带动贫困人口59.4万人。新授权使用公用品牌“巴味渝珍”产品28个,新认定“重庆名牌农产品”120个。

  三是搭建消费平台。大力推进“三专一平台”(消费扶贫专柜、专馆、专区、消费扶贫线上平台)建设。专柜方面,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开展消费扶贫智能专柜试点,已安装投入运营310台,已签约5000台,拟签约1950台。专馆方面,加快建设1.5万平方米的消费扶贫馆,着力打造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专区方面,积极推进与永辉、重百、新世纪等大型商超对接,开设消费扶贫专区。平台方面,上线运营中国社会扶贫网消费扶贫重庆馆,注册会员50万人,入驻商家500余家,上架扶贫产品1295款,销售扶贫产品300余万元。

  此外,各区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

  今年6月,由南岸区、石柱县共同打造的“周末集市”在南岸区行政中心举行首场展销,黄连、辣椒等20余种来自大山的绿色农产品热销,短短两个小时,销售金额超过4万元。

  同月,长寿区主要领导与20多名网红主播一道,为长寿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在线下展场,当地40余家企业带来了蜂蜜、长寿米粉、灵芝和菇类等当地特色农产品。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注重长效机制的建设,推动消费扶贫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上述负责人坦言,消费扶贫不仅具有公益属性,也具有市场属性,“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缺一不可。我市也将继续通过政府搭建平台,逐步引导贫困地区农户按照市场规则参与竞争。

  既有成绩也有不足

  消费扶贫还需“加码”

  一场接一场的消费扶贫活动,在为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引流、拓宽销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今年全市已累计销售扶贫产品35.1亿元,疫情期间滞销的价值1.37亿元的农畜产品已全部销售,让不少贫困群众尝到了甜头。

  例如,奉节县主动与山东省规模最大的济南堤口果品批发市场对接,签订了“万吨脐橙进山东”合作协议,实现了品牌资源和市场空间的结合。与此同时,该县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优势,安排项目资金对物流企业和批发商进行补贴,取得良好收效。1—8月“渝货进山东”完成销售额2.6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4.7%,其中奉节脐橙是销售大头。

  奉节县安坪镇天鹅村一组贫困户胡等华告诉记者,原以为今年有不少脐橙要烂在地里,不想山东一家企业主动认购了村里的脐橙,让他一下子就收入了2万多元。

  尽管消费扶贫成效初显,但仍存在部分产品价格虚高、质量把控不够严等问题。

  “价格方面,我们要对有‘水分’的农产品进行清理,同时加大物流配送、仓储冷链等环节的补助,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逐渐把价格虚高的部分降下来。”该负责人表示,在质量方面,要加大对扶贫产品的认定和管理力度,对有违法违规行为市场主体所生产的产品、出现严重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产品、无带贫益贫机制的产品以及价格虚高并拒绝整改的企业,将其清理出《产品目录》并将相关市场主体纳入扶贫失信黑名单,情节严重的移交相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进一步规范消费扶贫产品市场。

  “另外,我们还将打造重庆扶贫产品的公用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提升附加值,最终达到巩固脱贫成效的目的。”该负责人最后表示。

  我市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已认定扶贫产品6300多个、供应商2400多家,带动贫困人口59.4万人。新授权使用公用品牌“巴味渝珍”产品28个,新认定“重庆名牌农产品”120个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投入近200亿元,发展了以300万亩柑橘、158万亩榨菜、111万亩李子、80万亩油茶等为代表的188个扶贫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到户46.7万户、贫困户覆盖率90%

  今年全市已累计销售扶贫产品35.1亿元,疫情期间滞销的价值1.37亿元的农畜产品已全部销售(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颜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内容热线:13996277388​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