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互联网+”激活优质医疗资源
2020-08-28 08:47:34来源:重庆日报编辑:付意菲责编:冯钰颖

  原标题:渝中区健康医疗产业谋划跨越发展 “互联网+”激活优质医疗资源

  把北京、上海的顶级医生请到重庆来做手术,为病患带来福音。这样的好事,在渝中区率先实现了。

  6月6日,由腾讯公司投资的企鹅杏仁重庆综合医疗中心(以下简称“企杏医疗中心”)在渝中区中华路开张。在这里,患者能通过网络预约北京、上海等地的名医“打飞的”到重庆来为患者做手术。

  运用互联网平台,实践“医疗+商业”的新兴模式,是腾讯公司在渝创办企杏医疗中心的初衷。

  3月19日,我市召开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市委书记陈敏尔在会上要求,要顺应人民群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引入企杏医疗中心,正是渝中区将健康医疗产业推向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尝试:借助企杏医疗中心这个平台,用“医疗+商业”的新兴模式,让名医资源发挥更大价值,创造新的产业生态,打造医疗健康产业集群。

  按照这个思路,未来5年内,渝中区健康医疗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有望从现有的7.8%提高到15%以上。

  搭建互联网平台

  充分释放医生生产力

  众所周知,在大医院看病可不是件轻松的事,通常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候,有的医院紧俏科室甚至需要提前半年以上预约。

  看病难,核心问题在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未能为社会共享。2014年,我国启动了医生“多点执业”改革,让医生成为自由职业者,自由流动起来,从而充分释放医生生产力。

  抓住机遇,发达地区率先探索,并取得成效。以上海为例,2015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外科专家宋冬雷率领团队创建“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同时在上海市内多家医院执业。如今,该集团在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声名鹊起,平均每年手术量超过千台,外地患者占比九成。前不久还吸引了一名美籍华人专程回国手术。

  充分释放医生生产力,不需要财政投入,就能为医疗产业带来增量。2019年,上海出台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50条意见,受此激励,冬雷脑科医生集团计划从轻资产向重资产转型,自己投资在上海虹桥建一所医院。

  受此启示,渝中区也尝试着搭建平台,提供空间场所,为大医院医生业余时间出诊提供条件。新引入的企杏医疗中心,承担的正是这样的功能。

  这招好比工业经济中的“补链成群”,通过完善配套,来创造新的产业生态,聚集相关要素,打造医疗健康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重庆市共有36家三甲医院,其中9家位于渝中区,占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三甲医院数量的50%。2019年,弹丸之地的渝中,医疗门诊服务总诊疗量占到了全市总量的9.2%,住院服务出院人数占全市总量的7.07%。

  各种优厚的医疗资源加持,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后,渝中区这些大医院医生的业余时间,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谁能承接到这样的资源“溢出”,谁就能为经济发展培育一个新的增长点。

  从渝中区角度讲,医疗健康属于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符合本地产业经济提档升级的实际需求。且承接自己既有的富余资源,渝中比其他区县更有优势。

  “医生下班后,到附近不远的地方去坐诊,肯定比长距离出诊要方便得多。”渝中区卫健委负责人称,同时,多年来,随着城市扩张,市民尽管不断外迁居住,但仍保留着“进城看病”的传统。外省市患者来渝看病,选择的也主要是位于渝中的这些大医院。到渝中看病,成为区域性的服务品牌。品牌要做大做强,唯有不断提档升级。互联网医疗平台这样的新业态,正是升级之选。

  填补市场空缺

  打造环重医创新生态圈

  搭建平台,承接大医院“溢出”的资源,给医生提供多点执业场所。近年来,渝中区一直在尝试做这样的事情。

  如在大医院看病,需要先做CT这样的检查,医生再根据医学影像来定性定量地给出诊断结果。但影像检查项目投资巨大,回报周期长,且不少收费项目都有公共服务价格限制,医院常常不愿意投资新建,导致患者需要长时间排队来等待做影像检查。

  有市场,就有招商引资的砝码。

  渝中区对辖区内大医院医学影像检查的需求进行调研和统计,凭借一份“市场空缺”数据,引来了全景红岭医学影像中心、平安医学影像中心等多家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专门为大医院做配套。

  与大医院合作,技术交流频繁,病例丰富,很快,这些第三方影像检查服务机构就跟上了节奏,提高了业务水平,检查结果被医院采用。由此一来,患者看病方便了,大医院减轻了负担,渝中区也延伸了健康医疗产业链条。

  又如,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近年来,到医院去美容、矫正牙齿、手术治疗近视的患者越来越多,大医院相关科室人满为患。

  渝中区有计划地引入国宾妇产医院、华美、铜雀台等整形美容医院,普瑞、新视界等眼科医院,拜博、协尔等口腔医院,初步形成医美、眼科、口腔和妇产等特色精细化专科医疗服务集群。

  这些消费型医疗产业,与渝中区现有产业形成融合与互动,进一步提升了现代服务业业态。

  企杏医疗中心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服务,而是囊括医疗在内的多种服务业态,成为解放碑商圈商业生态中的一部分。

  环重医创新生态圈,更是围绕大医院作文章、打造医疗产业集群的典范。这个生态圈以重庆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核心,集聚技术、人才、高校、企业等国内外创新要素,打造高端医学创新要素最聚集、高端医疗商业最聚集、高端医疗服务资源最聚集的医学创新高地。

  围绕大医院,补足产业链,走集群发展之路,让健康医疗企业扎堆集聚。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渝中区法人单位中有6.5%从事健康产业,规上企业从事健康产业的,更是高达8.7%。其中,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事务、健康环境管理与科研技术服务两个大类在行业占比超过90%。

  2019年,渝中区健康服务业增加值达100.9亿元,占全区GDP约7.8%,规上健康医疗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成为渝中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拼图”。

  提出5年目标

  推动“一圈一廊多点”发展新格局

  为让“拼图”成为支柱,须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今年4月底,我市出台《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我市将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国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推动大健康产业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

  渝中区立即顺势提出自己发展健康医疗产业的新目标:

  到2025年,打造一批带动作用强、集聚辐射影响力大的健康医疗行业品牌企业和产业集群,全区规模以上健康医疗企业达100家以上,健康医疗产业产值达650亿元,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5%以上,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优化的健康医疗产业体系。

  大健康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从现有的7.8%提高到15%以上,实现“倍增”,不仅需要市场的力量,政府这只“无形的手”,也要绘制好蓝图,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

  在健康医疗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上,渝中区提出“一圈一廊多点”的发展格局。

  一圈,即做大做强环重医创新生态圈,用生态的集聚来带动产业的集聚。

  目前,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已落地企业31家,签约项目52个,储备项目19个。落地重庆国际医学创新中心、新型医疗产业链、重庆华医健康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3个产业平台;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医学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为重庆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30余位专家教授提供成果转化服务或合作项目对接。

  一廊,即对原有的“三甲医院一条街”的提档升级。位于渝中的大医院,主要位于袁家岗—肖家湾—两路口—文化宫—临江门—道门口一线。利用其产业集聚的地理空间优势,渝中将在此打造医疗创新转化走廊,发挥综合性医院的辐射优势。

  多点,即围绕口腔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具有较强承载能力和集聚功能的医疗产业聚集点,多点开花、连点成线。目前,渝中正在这几所医院周边整合楼宇资源,为医院扩容以及引入新的配套企业和服务机构提供载体。

  嫁接生产要素或产业资源,更是“无形的手”发挥作用、引导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以金融支持为例,渝中区将探索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多方筹资的保险制度,探索覆盖老年护理、高端医疗、健康管理、创新疗法、检查检验等领域的健康保险新形式。

  同时,渝中区还将整合银行、基金、担保、租赁等金融业态,对接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健康医疗企业做大做强,上市融资。

  渝中区提出发展健康医疗产业新目标>>>

  到2025年

  全区规模以上健康医疗企业达100家以上

  健康医疗产业产值达650亿元,增加值突破200亿元

  大健康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从现有的7.8%提高到15%以上,实现“倍增”

  推动“一圈一廊多点”的发展格局

  一圈 做大做强环重医创新生态圈,用生态的集聚来带动产业的集聚

  一廊 对“三甲医院一条街”进行提档升级

  多点 围绕口腔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具有较强承载能力和集聚功能的医疗产业聚集点

  资料来源:渝中区政府(重庆日报记者 陈钧 吴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内容热线:13996277388​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