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聚焦重庆>正文

重庆潼南巩固脱贫成果打出漂亮“组合拳”

2020-04-03 12:58:05 | 来源:重庆日报 | 责编:冯钰颖

  原标题:贫困发生率由“摘帽”时0.6%持续下降至0.06%——潼南巩固脱贫成果打出漂亮“组合拳”

  截至目前,潼南区贫困发生率已由2016年“摘帽”之初的0.6%,持续下降至0.06%。今年1月初,潼南再次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组检查,其各项工作得到了考核组的一致认可。特别是其引导城市资本下乡加快产业发展的经验,尤为值得借鉴。

  从脱贫摘帽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潼南区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紧盯产业发展,下功夫、谋出路,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统筹推进打好基础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生产生活条件大变样

  “我们在调研中就发现,即使是脱贫摘帽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存在巨大的短板。”潼南区委书记曾菁华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到一个贫困户家中去调研,让人可喜的是,这些年贫困户收入增加了,家中新添了电视、空调、冰箱等,但让人忧虑的是,一到夏天,供电就不稳。

  “不吹空调我们可以忍忍,但冰箱没电了,肉菜都会坏掉。”贫困户的大实话也一下说进了曾菁华的心坎里。“都说‘脱贫奔小康’,家中的空调、冰箱都是摆设,这绝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曾菁华说。

  为了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潼南区在动态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础上,建立了统筹推进机制,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制定《重庆市潼南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同步发展。其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是重中之重。

  潼南区小渡镇双坝村的电力条件一直比较薄弱,自上世纪90年代末改造之后,就再也没有升级改造过。“夏天只要有一户机器打米,其他农户连电扇都用不了,晚上电灯不亮小孩作业都无法做,更不要说用电饭煲做饭了。”双坝村贫困户刘学全说。

  为了解决农村尤其是贫困村的用电难题,潼南区拿出数千万元专项资金,开始全面实施“电靓乡村”农村供电保障能力提升工程,针对933个存在长期性或季节性低电压用户台区,重点做好贫困村低电压整治,以确保2020年基本消除低电压、2021年全面解决用电质量问题的目标。

  2019年3月,双坝村的电力改造计划也完成,结束了用电紧张的现象。

  除了解决供电问题外,近年来,潼南区还着力补齐贫困村的道路、通讯、用水、污水处理、人居环境等短板,仅2019年,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650公里,新建产业便道145公里,50个村实现光纤覆盖,11个村实现污水的集中收集处理,8个居民点完成了人居环境整治,使这些地方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为城市资本下乡、后续产业发展等打下了基础。

  形成七大特色产业集群

  以规模抗风险,村村实现规模产业覆盖

  产业发展是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主要途径,但一些“特色产业”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客观存在,一旦遇到“风吹草动”,很容易导致参与该产业发展的贫困户返贫。

  “这其中涉及到规模、技术、市场、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问题,一个地方很难有充足的资源,将每个特色产业都做好。”曾菁华说,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在推动产业发展上,潼南区转变思路,以自身产业为基础,确定几个主要的产业,集中力量帮助其做大规模、延长链条,以此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为此,潼南一方面激活闲散资源,借力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等政策利好,全面整合农业、国土、水利、交通等项目资金,充分结合地形地貌、土壤土质等特点,集中流转、整治、出租土地,变贫困村“闲散资源”为“优质资产”。

  另一方面,实行模块招商,积极对接城市资本投资需求,打造3+X产业模块基地,集中引进特色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项目,逐步形成了粮油、蔬菜、柠檬、生猪、渔业、特色经果和中药材七大特色产业集群。

  目前,潼南区共建立主导产业和增收产业基地300余个,规模化产业基地达9.1万亩,实现了村村都有规模产业覆盖的目标,拥有千亩以上规模化产业基地的贫困村(社区)达到30个以上。

  “潼南柠檬种植历史悠久,以前农户以零星栽培为主,规模小,也难以卖上好价钱。”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胡明强说,为解决该难题,潼南区开始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先后引进了汇达柠檬、檬泰生物等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企业23家,培育产业经营主体达到268个,进而带动辐射周边农户,使潼南柠檬产业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形成规模。

  目前,潼南区柠檬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年产量25万吨,年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年产值达到32亿元以上,直接或间接带动5万余农民增收致富。

  “整修房屋的钱,是靠这地里的柠檬。”3月25日下午,潼南区崇龛镇张板村,64岁的村民张寿康手指院坝边已经挂满果的柠檬林说,“年初花6万多元整修好了房子,我种的10亩柠檬,这两年每年都有3万多元的纯收入。”

  一旁的村支书陈子文说:“有了这10亩柠檬,你家不但脱贫,还能够致富。因为到了丰产期后,1亩柠檬的年纯收入,能够达到六七千元。再加上你养的10多只山羊,一年的收入有多少,你心中有数了嘛。”“七八万元差不多吧。”张寿康又呵呵笑了起来。

  构建多种利益联结模式

  创新利益联结,让贫困户能持续稳定增收

  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如何让更多贫困户搭上产业发展快车?潼南区就通过不断探索资产收益、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务工就业、产品代销、生产托管等利益联结模式,逐步实现了城市资本全面带动、贫困群众充分联结的互利共赢、合作共享新局面。

  潼南塘坝镇天印村为了使贫困户能持续稳定增收,该村在加快产业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户及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入股。

  “我们按每股350元设立股份,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目前共有股份8857股。”天印村村支书何长春介绍,这些股份中,村集体以闲置资产折价入股,农户以承包地折价入股,贫困户以土地和扶持资金入股,社会资本以现金入股,共发展产业基地500亩,其中渔业基地200余亩、中药材和花卉苗木基地100余亩。

  “下个月,我们的鱼塘就要开始产出了。”何长春说,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仅渔业一项,村集体经济就可收益25万元,贫困户6户30人除了可以享受每年0.7万元的土地入股固定分红外,还可参与集体经营收益分红,按照经营收益的6%计算,6户贫困户每户预计可分红0.3万元。

  “除了能在基地务工,现在每年的分红也很可观,我现在是越来越有干劲了。”贫困户何文勇高兴地说。

  而这样的情景,在潼南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潼南崇龛镇建立“专业合作社+技术能人+贫困户”带贫机制发展养蜂产业,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新胜镇盘山村建立“土地折资入股+保底分红”带贫机制,从2016年起,20户入股贫困户已累计分红15万余元……

  “目前,我们正利用产业到户扶持奖励资金,大力实施类似天印村这样的改‘补’为‘股’股权化改革,2019年共实施21个项目,1023户村民将于2021年开始享受分红,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股权化改革项目,带动更多村民入股分红增收。”潼南区扶贫办副主任刘天兵说道。

  记者 王翔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