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区县>正文

丰都: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2019-09-12 17:49:01 | 来源:华龙网 | 编辑:欧平淑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丰都马蹬坝村: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李达元)“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我们通过对标对表,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重庆市丰都县双龙镇马蹬坝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福权说。

  9月11日,笔者了解到,马蹬坝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04户,总人口1263人。全村现有建卡贫困户38户146人,其中已脱贫户34户131人,未脱贫户4户15人。另有特困人员5户5人,残疾人37户38人,低保25户42人。2018年,该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50元。

  扶贫产业助农增收

  “以前,我们村几乎没有特色产业,在家农户主要以传统粮油种植为主,年轻劳动力经济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近几年,通过实施脱贫攻坚,村里才逐渐发展了几个产业,有效带动了大部分贫困农户实现脱贫增收。”马蹬坝村党支部书记杨北平说。

  杨北平介绍,首先是发展花椒产业,并建立花椒专业合作社,采取大户示范带动的方式,目前已种植花椒100亩。自花椒栽种到地里后,平时的田间管理,比如除草、施肥、杀虫、修枝、松土等,就通过雇请村里的贫困户来地里打工,让他们挣现钱增加收入。

  “因为是在家门口的花椒基地打工,一般都是季节性的活儿,不但挣了钱,还可以做自家的承包地,同时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马蹬坝村三组贫困户代传芬说。据悉,在花椒基地打工的贫困户,像她这样情况的目前共有19户70多人,

  其次是引进外资流转土地100亩用于种植苗木,反过来,老板雇请村里的贫困户到苗木基地打工,直接带动了约40人就业,并不同程度实现了增收。

  再次就是发动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种植红油香椿720亩,等投产后,每年农户可获得收益的40%分红,同时,村上可提取收益的5%作为集体经济。土地入股的农户,还可返聘到香椿基地务工,等于一份地有了两份收入,目前有近60在该基地务工。

  民生事业逐步完善

  “以公路建设为代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村农民稳定脱贫、长久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王福权说,历任驻村工作队始终把修路作为扶贫工作重中之重。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马蹬坝村已硬化村内道路4条共13.5公里,实现了村与组、组与组之间相互畅通;新修产业路宽2米、长1.5公里,生产便道宽0.8米、长3公里,人行便道宽1.5米、长12公里,实现了户户出行下雨天鞋不粘泥。

  “以前,村民种庄稼基本靠天吃饭,特别是遇到夏季高温干旱,连人畜饮水都成问题。” 马蹬坝村村干部杨春燕说,为此,通过驻村工作队的争取,村里修建了蒜地湾水厂,可蓄水200立方米,解决二、三、四、五、六共5个组、330户1040余人的饮水。同时,还修建了蓄水30立方以上水池9个,1户1池53个,目前自来水实现全覆盖。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ac809631-beaf-4d2a-8913-050d484eac8c

马蹬坝村新修建的水厂 。通讯员 李达元 摄

  马蹬坝村还抓住脱贫攻坚机遇,现已整治山坪塘11口,整治率达100%;修建灌溉沟渠2500米,可灌溉全村40%农田。此外,国土整治坡改梯100亩,完成电网改造达到100%。

  “医疗教育方面,我村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46人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及精准脱贫保;全村建档贫困户的适龄儿童全部就读且享受教育资助政策。”杨春燕说。

  住有所居环境变美

  “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是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不仅要让贫困户吃饱穿暖脱贫致富,更要让他们住有所居,改善居住环境。”王福权说。

  据了解,马蹬坝村2014年完成D级危房改造7户;2015年完成C级危房改造5户;2016年完成C级危房改造8户,D级危房改造1户;2017年完成C级危房改造32户,D级危房改造4户;2018年完成C级危房改造23户,D级危房改造4户。

  “与此同时,我村还实施了农房风貌改造46户,农房‘四改’53户,易地搬迁3户11人。截至目前,全村38户贫困户住房改造已全部改造完毕。”杨北平说。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0b59dc99-aa7f-4a51-9e8b-3adf43bbd33e

马蹬坝村整治后的山坪塘。通讯员 李达元 摄

  不仅要让农户住有所居,还要让农户住得舒适、身心健康。为此,马蹬坝村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除了清除房屋周边垃圾,更是对流经村内的双龙河进行治理,在两岸修筑了护岸,岸两边修建了混凝土路面的人行道,还安装了护栏。每天清晨或黄昏,三三两两的村民走在河岸的人行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观赏河岸风景,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彼此说说笑笑,愉悦了心情,脸上洋溢着幸福感获得感,

  “双龙河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空气清新,只要不下雨,村里很多老人坚持每天早晚来河岸散步,这里似乎成了他们的滨江公园。”杨北平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